有哪些励志的古诗句(励志诗词古代2
0 2022-03-25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宋哲宗亲政,再度重用新党。苏轼先被贬黄州,行至途中,又接诰命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顿。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再贬海南儋州。
贬儋时,苏轼已年届62岁,他认为此去再无生还期望,便把全家安顿在惠州,只带子苏过一同渡海。其时儋州非常荒芜,“北船不到米如珠”(《纵笔三首》)。苏轼“尽卖酒器,以供衣食”,常常以红薯、紫芋果腹。为了处理衣食之困,他向儋州太守要了一块官地播种,以便自力更生。
苏轼初到儋州,原住官舍,后被朝廷得知逐出。所幸当地大众和一些文人学子对他很友爱,帮他修造草屋五间,牵强遮风避雨。苏轼遂把草舍命名为“桄榔庵”。儋州日子尽管极端艰苦,可是苏轼依然“超然自得,不改其度”(《与元老侄孙书》)。一方面勤勉创造诗文自娱,一方面“著书认为乐”(《宋史》本传),进一步修正收拾在黄州时业已完结的《易传》和《论语》,一起又作《书传》十三卷、《志林》五卷。在《答苏伯固书》中他说:“某凡百如昨,但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也”。
因为自己的境遇,曩昔一向推尊杜甫的苏轼,在儋州时则把陶渊明作为自己最好的精力伴侣。《入寺》诗,很详细地表述了他的这种心态,诗云:
曳杖入寺门,楫杖邑世尊。
我是玉掌仙,谪来海南村。
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
旦随老鸦起,饥食扶桑暾。
光园摩民珠,照射玻璃盆。
来从佛印可,稍觉摩忙奔。
闲看树转午,坐到钟鸣昏。
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
苏轼《纵笔》诗川一“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极写诗人青丝萧散,寂寂病容,“物我两忘”的无限趣味。《雨夜宿净行院》一诗是他离儋州时对这一时期的思维总结,诗云:
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迷茫。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光照苍凉。
这很像陶渊明《归去来辞》。
苏轼在儋州期间与当地大众,尤其是与黎族公民很友善,认为“咨尔汉黎,均是一民”。所以,他便展开文化教育,培育黎族公民自己的知识分子。《琼台记事录》中说:“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琼州姜唐佐从苏轼学,后来科举及第,成为海南第一位进士。
苏轼在儋州,留下了许多传世美谈,为我国知识分子从政为文、升官浮沉供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形象描绘。
苏东坡被贬儋州写过那些诗词?
绍圣四年(1097),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谪居海南昌化军(今儋州)。
七月的海南,阳光毒辣灼人。
已近垂暮之年的苏轼携次子苏过,在一家人的扶送下,跄跄踉踉地来到了海安。在行将渡海时,苏轼老泪纵横,拱手与长子及诸子预作诀别。一家人恸哭于海滨,悲愤交加,其情惨痛,令人感叹!
一个闻名于世的大作家,人已六十有二,过了退休的年纪,不只没有高官厚禄,留守京都,象现代的某些作家那样,弄个副部级待遇,住作家楼,出门有车,反而还要被逼投荒南蛮之岛、家离子散。
苏大师的心境非常暗伤。
眺望这海天苍莽无边、四周环一岛的晚年居住地,苏轼忍不住宣布:“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的悲痛慨叹。苏轼不得不给诸子留下:“首当作棺、次当作墓、死则葬海外”的遗言。
然后,在次子的撑扶下,渡过白浪滔滔的琼州海峡,沿着琼西荆剌丛生的小道,向儋州走去。
苏轼在路上走了多少天,今无从考证。但当苏轼来到昌化军衙门前时,必定已没有了旧日在京都时的恣肆张扬、强梁霸气了。当著屐破裘、形销骨立的苏大作家携其子,站在昌化军使张中面前时,令张中扼腕感叹!
张中官不大,顶多仅仅个正处。但这位进士身世的文化人,打小就一向敬佩苏东坡。当年,在京都投考时,要想见一见其时处在云饥霞蔚的苏大师英姿,非常困难,甭说这样面临天涯。文人身世的昌化军父母官张中,对大文豪苏轼的仰敬,想不到到是在这么一种形情下谋面;文人身世的张中对苏东坡的蒙难,非常怜惜。
苏轼来昌化军尽管挂着“琼州别驾”的衔头,但明眼人一看就知是个虚职。何况,当权的政仇视贬谪到昌化的苏轼有三不禁令:“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公务”。但是,文人气十足的张中没有理睬朝庭的红头文件。“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张中不只好洒好肉供给,并且还经常将“公务讨教一二”。让苏轼这种大材小用的落拓文豪,心境总算有了一丝安慰。
但是,好景不长。半年后,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闻知此事,即遣使者渡海,先是算了张中的官,后是将苏轼父子逐出官舍。一个小文人为一大文豪便就此断了出息。
张中只好卷起铺盖走人。
苏大作家为这位在自己遭难时给予照顾,而受牵连的朋友,只得送首诗《送昌化军使张中罢官赴阙》于他,算是诀别,也是感谢。
苏轼在失掉日子来源后,只得用积储,在城南桄榔林下,买了块薄地结茅于其下,躬耕自处、自力更生。
似乎到此刻,苏大作家对人生、对宦途才有了些觉悟。
穷愁潦倒的日子,反而使他的心境得到了调整。
在谪居儋州三年的韶光里,他食芋饮水,著书认为乐,共写诗一百二十七首、词四首、各种表、赋、颂、碑铬、论文、信件、杂记等一百八十二篇。这时期的著作,已没有了大江东去的奥衍闳深;也不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是在很多的农家日子的写实中,寻求陶渊明动听自乐的隐逸日子。
苏轼在琼州写过的诗句
《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
宋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装点,天溶海色本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澄迈通潮阁》二首
宋 苏轼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华夏。
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轼
九疑联绵属衡湘,
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
落月未落江苍莽。
幽人抚枕坐叹气,
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
青丝红颊如君长。
天其以我为箕子,
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地舆志,
海南万里真吾乡。
咏景诗
和拟古
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分流未入海,恩情弥此方。
芋魁偏可饱,无肉亦溪伤。
东坡先生在儋州的传说故事
椰子冠
苏东坡来到儋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跟着对环境的逐渐习惯,与当地黎汉大众交游的日趋亲近,他那洒脱豁达、入乡随俗的情怀便常显露出来。有时,他载着乌角巾,在江边桥旁,送落日,迎素月;有时,他用桄榔叶编成帽子,罩在头上,悠然自得。更风趣的是,他还拿椰子壳请他人加工成“椰子冠”呢。
一天,苏东坡顶着“椰子冠”出门上市。路人看见苏东坡这副容貌,纷繁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问询东坡戴的是什么帽?是怎样制造的?苏东坡望着四周围观的人群,心想:不回答是难于解围了,所以抿嘴带笑,摇头摆尾,吟诗道:
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划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在场的人们听了,似懂非懂,频频点头。
后来,随苏东坡居儋的小儿苏过仿照制造了一顶“椰子冠”,寄给其时谪居广东雷州的叔叔苏辙。苏辙收到侄儿从海南寄来的这一特别礼物,分外快乐,当即写了一首《过侄寄椰冠》诗,表达自己“垂空旋取海棕子(椰子),束发装成老法师”的心境。
后来,一些士大夫也效法制造“桶高檐短”帽,美其名曰:“东坡帽”。
椰子冠
规划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着短 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关于海南的诗词
苏轼被贬谪海南岛时,曾作诗描绘当地黎族妇女也爱用茉莉花装修鬓发和含槟榔的风俗: 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
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轼
九疑联绵属衡湘,
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
落月未落江苍莽。
幽人抚枕坐叹气,
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
青丝红颊如君长。
天其以我为箕子,
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地舆志,
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东坡写海南黎族酒的诗
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轼 九疑联绵属衡湘, 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 落月未落江苍莽。 幽人抚枕坐叹气, 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 青丝红颊如君长。 天其以我为箕子, 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地舆志, 海南万里真吾乡。
儋州,现属海南省。苏轼被贬儋州时,写了这些诗词:
一、《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二、《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
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
道人轻打五更钟。
三、《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四、《椰子冠》
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五、《出游纪游诗》
半醒半醉问借黎,竹刺藤捎号号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