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师评价(指导老师对论文的评
0 2022-03-25
实际上,导师的类型是多样的,选择导师首先要了解导师类型,其次要知道如何去了解导师到底是什么类型,最后根据自己情况去选择导师。
首先,必须要知道导师分为几种类型?
通常来讲,导师可以分为行政型、学术型、两者型、业务型(事业型)
第一,行政型。这类导师本来是没有“资格”带学术型研究生的,因为大部分科研做的并不好,全日制学历可能都是本科级别,仅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可能不是很适合。但是,作为行政领导,有两个不容忽视的优势条件。比如人员调动,可以调动领导博士下属来指导你;另外一个是在工作安排、在校期间的补助补贴方面可能相比更有优势。我们专业就有学生院长带,被安排留校,别的导师带的很难做到。科学网著名博主、复旦大学教授马臻曾经讲过一个学生的例子:“2016年春,小张从上海一所高校硕士毕业。进入我的课题组后,小张顿时有种落差感——他以前跟着学院院长读硕士,组里仪器应有尽有,可我课题组他大多用不上……”。这与我所了解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做行政工作的(院长)往往能够调动的资源更多。
第二,学术型。这类导师善于做学术,申请课题,能够在学术上指导你,但是可能在别的方面可能就稍微弱势(我个人比较偏好这种,既然是研究生,就要打好学术基础)。
第三,学术兼行政型。处于这两者中间的,在学术上有一定成绩,同时也兼有一定的职务。这类导师不仅能够在学术上使你精进,其行政工作经历也能无形中影响你的沟通、办事能力。前不久和一个博士后教授聚餐,他跟我们说:“年轻人还是要有一段行政工作经历。”
第四,业务型(事业型)。理工科表现为在外接很多横向项目,对收入和研究转化看得比较重。人文社科表现为在外开设培训班、各种类型公司等。说句实话,这类导师个人最不看好,但作为副导师或者实践导师可以。因为研究生毕竟不能仅仅为工作,还是需要提升学术研究能力(至少往这个方向努力)。
其次,从哪些渠道可以了解导师的情况?
比如类型偏向、人品、科研水平、毕业情况等等。
第一,从数据库了解学术情况。从国内外各类大型数据库都可以检索到导师的各种文献,从文章中评判他们的科研水平。
第二,从“导师评价网”了解导师口碑。由于近年来很多学校发生导师和研究生的事件,很多同学在报考前并不了解导师的真实情况,所以一些错误的选择造成了很多读研的遗憾,导师评价网应运而生。导师评价网为了确保真实性,要求回答者提供认证信息,才能对导师进行评价。现在这一渠道已经越来越为人所知。
第三,从师哥师姐了解导师人品。一定要联系到师哥师姐,通过“旁敲侧击”来了解导师情况。
第四,从学校官网等渠道了解导师类型偏向。一般学校官网信息都能比较间接地知道导师个人学术简历。
第五,其它渠道。有些导师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号发布教育心得、学习方法、每次组会讨论情况记录等,有些时候还会发布关于报考他研究生需要水平的情况。有些导师及其研究生们开设了个人网站,里面有导师和所带硕博生的科研成果展示等重要信息和内容,这些都是最直接和最方便的,而且真实可靠。
最后,如何选择?
其实,关于导师的情况,上文已经介绍清楚了,很多人也在心底有了自己的选项。关于个人的选择,这是因人而异的。具体来说,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想锻炼下自己的能力,以后去公司,可以找课题多的、业务型导师。一个研究生同学就是选择了这样的导师,最后毕业直接成为导师公司的一把手(导师实际上一把手),这样也相当于自己创业开公司,而且和导师知根知底,办事相对方便许多。
如果准备走学术的路,最好找学术类的导师,他们可以帮助你转博、博后。至少在一个圈子里,将来也还能够指导你。我经常参加北大一个教授组织的会议,他每次都会安排自己在各个高校工作的学生来做讲座。这样的导师不仅能提升你的学术能力,也会带着你深入学术领域。
如果暂时没有明确的打算,既想提高学术能力,又想提高自己工作和办事能力,可以选择学术兼行政型导师。有很多做人做事的学问也都能促进一个人成长,将来也可以有更多可能。
我个人认为,选导师还是以学术为标准(为基础),其它的都是相对次要的(你在学术上提升了,其它方面也会跟着提升)。当然,现在很多人就看师哥师姐的就业情况,但前提还是要保证学到东西,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导,老师有好的师德,这样就算是两全其美了。
我认为选导师应该选个愿意好好教你,你也愿意好好跟人学的导师!只有一个愿意好好教,一个愿意好好学,才是最好的搭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