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余华的活着
0 2022-03-25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中,余华被视为先锋小说家,关于他的评介放在先锋小说章节之中。然而,许多人心目中,余华却只与《活着》相连。这部小说非但不先锋,反而有些“落伍”,穿的是现实主义流派的朴素衣衫,内里也似乎有些话要说,引而不发,但却远非“零度写作”所能牢笼得了的。
活着不容易,《活着》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且不说张艺谋在此作基础上改编的电影(葛优、巩俐等主演)先是被广泛赞誉,后来被雪藏封印,以至于今。
相对自由的文化批评界,尚一干人对《活着》颇有微词。他们批评余华,说他在宣扬一种毫无品质和幸福可言的生活观和价值观。认为作者不动声色地否认了人们对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背后是历史虚无主义在作祟。这些人振振有辞,言之凿凿,仿佛他们就了解现当代历史,熟悉徐福贵这样的人,懂得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似的。
作为农村娃的我,大约在20岁才读到《活着》。越往下读越想到村里的那几个“五保户”,那几个被村民视作奇人的“疯老妈”和“疯老头”。也许他们的家世不如福贵好,经历也相对简单,但是,有两点他们与主人公无异:一方面,随着岁月的推移,社会的变迁,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人和物,逐步被剥夺殆尽。另一方面,他们还在平淡无奇的活着,好像悲欢已被上天从他们的生命中删除,他们彻底失去了哀乐的能力。
他们的生命是贫乏的,赤裸裸的,已经被岁月、命运和时代剥落了一切财物和装饰,他们因此似乎是贫弱可怜的。然而,当人们以为他们没有什么再可以失去的时候,又意外发现,又有一些一些东西离开了他们,他们默不作声,仿佛无动于衷。换作我辈,可能玩呼天抢地痛不欲生了,而他们却能淡然处之,仿佛灾祸降临在别个头上,损失的也是别人。这时,让人不由得相信他们的生命力是强悍的,他们能够抵御,不,应该是能够禁得起一切打击,只要还能够“活着”,纯粹生理意义上的“活着”,他们可以一再失去生命中重要最重要的人和物。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人应该有深刻的生命体验,因此,应该是非常深刻而睿智的,至少应该是深沉的。可是,当与他们接近时,却意外发现他们就像深秋时节,残存于半空的半死得树枝,倔强光滑,有些神采,但是,却是不折不扣得枯树枝,没有生命力,却又没有完全死掉。
他们的存在,好像完全是动物生存本能支撑下去的。然而,他们没有动物的狂暴和野性。他们缓慢、沉静,经历了几个时代,数十春秋,波澜不惊,看起来无怨无悔,无言无语。好像冬日里,被白茫茫大雪覆盖的大地。然而,他们本身却是黝黑而干枯的。
《活着》,或许是余华用脑最少的作品,不怎么讲求技巧,随着时代风雨,跟着徐福贵一起旅行,遇到了他的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儿子有庆,女婿偏头二喜和外孙苦根们,与他们同行一段,悲欢与共,尔后,眼睁睁看他们受难,看他们倒下,看他们死去。
你没看到福贵的泪与痛,或许是他一直在忍着或许他藏着,或许是你觉得不忍去看去想,或许是福贵你我,在反复不断绵绵不绝的悲剧面前,已经变得有些麻木,忘记了悲痛,不懂得该如何哭泣,甚至失去了悲伤的能力……
这本小说,堪称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罕见的经典,它是长篇小说中短篇,中篇小说中的不长篇。它展现的是吾国漫长历史的一个瞬间,却也是徐福贵们的一生。而在时代洪流面前,我们谁又能坚信自己一定比福贵幸运,比他坚强?
如觉文章不错,还请点赞鼓励~欢迎留言交流~
更多文学精彩,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活着》这部书,我刚的看完。这本书是我今年经历过苦难,别人推荐给我的。其实我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作者写作水平也就这样,但是整个书中的人物富贵一生接触的苦难的事情,让我想了很多。人为什么要活着,其中富贵被壮丁在战场的时候,说了一句还是活着好。终于让我体会了很多,我也是经历亲人的离去,别人的白眼更多。其实说好人不长寿,富贵的亲人那个不是好人,全部都因为各种原因都去世了,并且他们在世上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多少物质上的享受,最后剩下富贵一个人和一头老牛。真的为富贵的亲人打抱不平,认为不公平,其实后来想想,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修行的,可能每个人面对的功课不一样而已。后来又看了电影版的,多少和原著有点出入,葛优和巩俐演技真的不错,看过书能更只管的看懂很多,只有经历很多事的人才能看出这书的共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