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是柳树的一种吗(古诗中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吗)

admin 2022-03-25 05:54:34

题主好,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柳》:“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日常生活中,我们北方人是把柳树、杨树分开来说的,但在古典诗词中常见杨柳连用。杨柳作为古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在诗词中都是单指柳树,不涉及杨树。杨、柳是两种树,为何古诗中连用在一起就成了一种树,而且只是指柳树?下面野狐谈谈自己对此现象的理解,算是抛转引玉吧。

首先,杨树和柳树属于同科,就是李时珍所说的一类二种,但两者在外形上差别很大,杨树远不及柳树在诗词中出现的几率高,这是柳树形象更具有审美价值,更有诗情画意。古诗词常杨柳连用是因为诗歌语言的协律和节奏问题,古汉语虽是单音节词,但有衬字的情况,两个字的词语,其中一个字没有实际意义,杨柳中的杨就是一个衬字,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调节诗句的节奏和协律的问题。古诗词中以杨柳为意象的诗句很多,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

诗词中有时也会用“宫柳”、“墙柳”、“疏柳”、“高柳”、“御柳”……但意象的核心还是柳,前面的字虽不完全是衬字,但多少还是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林莺何处鸣筝柱,墙柳谁家晒麯尘?(白居易 句)

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江郊未解春寒恶,高柳吹花又满衣。(陆游 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 唐《寒食日即事》)

御柳新黄已迸条,宫沟薄冻未全消。(王安石《御柳》)

语言有约定俗成的一面,词语自然存在继承沿用的现象。杨柳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诗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杨柳的形象也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意象,后人多爱用之,相沿成为习惯。柳又是“留”的谐音,后世水边送别,柳丝水面飘拂,似有依依不舍之情,这正是杨柳常出现在诗词中的重要原因。

不单是杨柳指柳树,为了求新求变,古人竟然用垂杨、绿杨来说柳树。杨树枝条不会下垂,不从诗词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那些“垂杨”、“绿杨”,都是实实在在的在写柳树。干嘛不直接说柳,不怕认死理的人搞错吗?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总是在求新,求变,这都是变化发展的结果,非一人一时可成。下面列举几个例子,有兴趣的条友可以去搜,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

垂杨意象

垂杨一径紫苔封,人语萧萧院落中——王安石《杏花》

堂上金樽邀上客,门前白马系垂杨——欧阳修《戏赠》

妾弄青梅依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白居易《井底引银甁》

桥上垂杨系马嘶,桥头船尾插青旗——张耒《北桥送客》

人似垂杨随日老,事如流水几时休——张耒《题洪泽亭》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案——李商隐《无题四首》

绿杨意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桃花作雨梨花雪,春在绿杨芳草中——项安世 《春阴》

白鹭不惊沙水浅,依然共在绿杨边—— 方岳《渔父词》

半垂罗幕护红妆,闲系青骢在绿杨——周紫芝《西湖春事》

杨树在诗歌中也是出现的,只是远没有柳树这样火,大概与形象不如柳树好有关吧。另外,古人在墓地多种白杨和松柏,白杨的叶子在风中哗哗哗的像是拍手 民间因此称白杨树为“鬼拍手”。白杨入诗词也多是因它特殊的身份,古人常借助这一形象悼念亡者,或抒写哀伤、悲愁的情感。这一意象内涵比较单一,没有浪漫风情的成分,远没有杨柳那样的丰富。

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常建《古意》

古墓花影白杨树,满是生死离别处.——唐.皎然《短歌行》

散牵细马嘶青草,任去佳人吊白杨——唐 曹唐《哭陷边许兵马使》

谏草犹青琐,悲风已白杨。——唐 罗隐《哭张博士太常》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古诗十九首》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两汉 佚名《去者日以疏》)

谢谢邀请。传说隋朝的隋炀帝登基后,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植柳树,隋炀帝非常喜欢柳树,亲赐柳树和帝王同姓,也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的待遇,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誉。只是传说。

上一篇:有什么句子受用终生
下一篇:他认为数学不如语文重要英语(语文数学英语都不好怎么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