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表达了什么思想

admin 2022-03-25 04:33:27

不喜欢拐弯抹角,我认为《三国演义》主要回答了一个问题:什么是英雄?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三国演义》就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不下千位,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形成了自己品评英雄的一套标准,这套标准也正是三国文化的精髓。

作为英雄,首先当然是要勇武。张飞喝断当阳桥是勇武,赵云单骑救幼主是勇武,关羽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更是勇武非常,万夫难挡。这几位英雄高超的武功和过人的胆识,既是他们个人建功立业的本钱,更是蜀汉一方政权稳固的保障。不过要说《三国演义》中最勇武的人物,却并不是上面这几位,而是经常被骂作“三姓家奴”的吕布。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在虎牢关下与吕布相遇,关羽和张飞何等英勇,联手尚不能将吕布制服,最后刘备亲自出马,三英围战吕布,也不过是平局收场。时人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可惜吕布一身的本事,却没能建立不朽的功业,终身不过四处投奔,最后惨死在曹操手下。究其原因,就在于他有勇无谋,所以才总是被人算计,被人利用,却始终没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

勇武的背后没有智谋支撑,只能成为四处乱撞的莽夫。比勇武更能百战不殆的,还是腹中的谋略。《三国演义》中最有谋略的,当然要说是诸葛亮。诸葛亮本是乡野村夫,手无缚鸡之力,更没有什么勇武可言,刘备当初要请诸葛亮出山,张飞却嚷嚷着要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诸葛亮归附刘备以后,只经过博望坡一战,就让张飞彻底拜服。张飞对诸葛亮态度的转变,正是谋略胜于勇武的一则明证。此后诸葛亮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把胸中谋略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过智慧绝不是诸葛亮的专利,“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其实也是一肚子的主意。曹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因为担心叔叔告自己的恶状,便通过假装中风解除了父亲对叔父的信任。曹操成事之后,为保自身安全更是用尽心机,编造“吾梦中好杀人”的神话,甚至不惜斩杀夜里给自己盖被子的侍从。后人多批评曹操奸诈,却一致称赞诸葛亮智慧,其实聪明本身并没有两样,曹操比诸葛亮缺少的,只是内在的忠义道德罢了。

勇武和谋略,都是行事的手段,只有具备了道德的动机,才能成就英雄的伟业。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那么所有的谋略和武功,反而会成为作恶的工具,譬如《三国演义》中的袁绍等人,就远不如曹操对汉室江山的危害更大。相反,一个人只要有仁爱之心,得天地正理,即便外在力量不是太大,也终能得到众人的襄助。譬如刘备,一开始只是卖草鞋的穷汉,后来却能够三分天下。像诸葛亮这样大智慧的人,都甘心投在刘备手下,除了因为刘备是皇室后裔,更因为刘备具有爱民的仁德。在一个尚且知耻的社会中,占据道德高地后的杀伤力,远比任何刀枪兵器都要强大。吉平以一介老朽之身,却立志杀死曹操,不是因为他有多强的本领,而是他心中有为国除贼的正义光环;诸葛亮凭三寸不烂之舌,能在阵前骂死王朗,也不是因为他有奇特的法术,而是因为他抓住了王朗先仕汉后反汉的道德污点。

我认为三国演义对世人表达了时势造英雄,忠君爱民,忠义千秋的思想。人物形象有三绝,奸绝曹操

,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上一篇:为什么人们会相信谣言(为什么人们更愿意相信谣言)
下一篇: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清明节故事来源 简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