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葬花吟什么意思(林黛玉的葬花吟赏析)

admin 2022-03-25 01:09:46

黛玉葬花的情节,是小说《红楼梦》里最令人伤感的情节之一。

想到《葬花吟》这首诗,我先想到“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句子。

如此感伤的诗句,由黛玉一边葬花一边悲吟,真是引发无数读者的悲伤之情。

那么,这首《葬花吟》真的像题主所说,影射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兵在扬州屠城的事实吗?我不妨浅做分析。

黛玉创作《葬花吟》的背景,是缘于她和宝玉间的一场误会。那日晚饭后黛玉去怡红院探视宝玉,不料门里的晴雯没听出是黛玉,这小丫头性子一上就是不给开门。后来黛玉发现,此时宝玉和宝钗正在院内,从而引发了一场误会。敏感的黛玉联想起自己寄人篱下的身世,悲戚之情油然而生。

黛玉由满地的落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触景伤情,唱出一曲令人肠断的《葬花吟》。从诗句上理解,它表现的是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表达了她坚持清高、洁净的品格,也预示了她最终“花落人亡两相不知”的结局。

可是黛玉葬花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进行的,而且这个日子,被作者一再强调,有心的读者发现其中暗合一件史实,那就是这个时日,正是清军入关后,以多铎为首的清军在扬州城进行屠城的日子。

曹公在小说里点明,黛玉葬花是因为四月二十五日晚,她去找宝玉不得入门,造成误会后,第二天有了黛玉手持锦囊和工具,悲痛葬花的情节。而依据史料记载,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是清军攻陷扬州的日子,也是著名的史可法被俘就义的日子。从这天起接连十日,多铎带领清军在扬州城内疯狂屠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为历史上上“扬州十日”,这是扬州之痛,是民族之痛!显然,这个日子对明末清初的知识分子来说是异常敏感的,而黛玉本人,恰恰就是扬州人。

黛玉在这一天吟出《葬花诗》,也引发了读者的联想,也就是说,黛玉葬花其实是对数十万惨遭屠杀的扬州军民的沉痛哀悼。

我个人非常喜欢《葬花吟》,其中的诸多诗句,以前我读时想到的是关于落红缤纷,流年易逝,可是自从有了隐喻诗这一想法后,像诗中的“人去梁空巢也倾”、“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等,就引发了我的另类联想,我想到的是当年扬州城血肉横飞、尸骨遍地的惨烈情景,城内万家萧条、人绝城空的凄惨景象,不就如此惨烈吗?

至于“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则表现出国破城亡后,无辜百姓被杀的惨烈景象,让人徒生寒意和悲痛。“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几句,从黛玉的身世看,是她个人漂泊不定,不知归处的写实和预测,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国家命运十分担忧,对自身的宿因渺茫而悲恸。

也许有人会说,把历史事件与小说里黛玉葬花的情节扯到一起,显得过于牵强。可事实上《红楼梦》里的隐喻之笔,绝非三两处,它处处隐含深意,绝非一部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人情小说。

曹公在创作过过程中随手拈来,或是轻描淡写,或是有心影射。这也提醒我们,读《红楼梦》时不能仅限于浅层阅读,结合历史事件来读,以春秋笔法来读,在探索和交流中求得共鸣,同时也拓宽阅读的眼界,应当是一件幸事。

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我认真阅读,也用心书写体会和感悟。我是粒粒七七,智慧的你请关注我吧~

红尘滚滚

飞红飘扬

花荣短暂

人生匆忙

回望故乡

国破家亡

漂泊之艰

篱下之凉

情归何处

谁解衷肠

开时艳艳

观人赞扬

落红铺地

谁惊情殇

我为侬聚

成冢遗香

怎知他日

谁人送我

裹骨锦囊

含泪祭香

荣时灿灿

衰时惶惶

叹人生短

惜时光长

赞美一瞬

颂情一场

悲悲切切

羸弱成伤

飞红飘扬有时日

红尘滚滚无绝期

上一篇:人生本来就是孤独的(对于孤独的人生感悟)
下一篇:王昌龄写过的诗有(王昌龄写了几首古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