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表达思乡之情的作文
0 2022-03-25
欢迎来到文乎问答领地,本人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有益有用的问答来回馈你
悟空问答分享知识!
《大林寺桃花》表面上我们最先感知到诗人喜悦的心情,接受或认知事物最先体验到的都是表层,认真品读,会有更多的发现。
下文解读一下我从《大林寺桃花》这首诗中品味出的诗人的情怀。
惜春、恨春、爱春是诗人内心情感交织的声音,为什么对春那么流连,因为对一切美好的向往。
01邂逅庐山、筑建草堂、观大林寺、写桃花诗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庐山正在江州附近。元和十一年的秋天,诗人第一次游庐山,就被这里垂峦叠嶂、丛石嶙峋、佛殿云拥的美景所吸引,他决定在这里筑建草堂,喜欢就留下,让人称羡。
诗人都热爱给自己建草堂,杜甫的“成都草堂”,苏轼的“东坡雪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诗人的草堂就是木与草搭建的简简单单的住宅或书斋。
元和十二年春天,草堂落成,诗人欣喜之余,挥豪笔墨写下了《庐山草堂记》,文中说: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草堂面向香炉峰(“日照香炉生紫烟”的香炉峰)下临遗爱寺。
建在庐山上的大林寺,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晋代僧人昙诜所建。昙诜(shen音申)法师,南北朝时代宋国广陵人。幼年就依从慧远大师出家,勤修净业,很善于讲经说法。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没有昙诜法师在庐山修建大林寺,就没有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
一座庐山,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从古到今文人士大夫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
就在这年春末夏初的一天,诗人和几位朋友畅游大林寺,见到处处桃花盛开,高兴得击节而歌。只唱歌怎么能表达全部的心情呢?想要作诗的心情谁也拦不住的,千古绝句,应运而生。
下面就来赏析一下,这首古诗吧!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的一片桃花不似人间,似仙境。白居易从人间步入仙境,是何等的舒畅澄明。
02惜春、恨春、爱春这首诗里我听出来一种声音,诗人惜春爱春恨春的情感,隐隐约约从诗句里溢出。
为什么都有惜春的心情呢,留住美好,贪恋美好,向往美好,是人的共通心境。
白居易被贬,心情自然难复,看到桃花才知,原来这里还有春天,自然是惊讶与欣喜的。一首诗也给自己心灵的抚慰吧。
为什么大林寺的春去迟,因为庐山的优美环境,连春天也流连缱绻。当然这是诗意的说法。
白居易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也说明了,地理温差方面的原因。
庐山海拔1400多米,山高气压低,气候寒冷,因此春天姗姗来迟,也。所以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白居易真的长恨春天的逝去吗?也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春天去了,夏天也很美啊。这是我小时候在课堂上学习这首诗的想法。
客观的体验一下这首诗的意蕴,原来惜春是诗人的情结。不止白居易,而是许多诗人共有的情结。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辛弃疾。
无计留春住,从教去复来.明.于谦
惜春是珍惜美好春光,感叹年华似水。
长恨也是诗人的情结。
长恨此身非我有,苏轼。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
恨有多长?长恨是因为留不住美好,长恨可能是因为面对不美好。就如恨春不常在,恨此身不自由。
勿要恨,人的心里少点恨才会宽敞。就像我看《封神演义》憎恨纣王,后来看到毛主席评价纣王:“能文能武”我心里的恨就释然了。
“惜春”或“长恨”说是诗人的情结,不如说是写景抒情诗的必要元素。诗人把感情揉碎到诗句里去了。也就变成了写景抒情诗的一种面貌。
白居易是何其幸运,本以为逝去的春光,又真真切切的出现在眼前,教谁人能不欣喜呢?我们不经意的时光流转,诗人都能细微的捕捉进眼底。
爱春,留春何住?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天初临时,人们四处寻找它,欣赏它: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
春天将别时,人们百般挽留它,歌颂它: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辛弃疾《玉楼春》
春去花还在,留春住心底。心里藏着美好的事物,一切都是美好的。
03桃花文化大林寺代表春天世界的一定不止桃花,为什么白居易就单单要桃花撑起一首诗呢?
桃花的美,桃花的柔,桃花的色彩,展现着它的芬芳它的生命力,桃象征长寿,桃树象征吉祥给人喜庆祥和的美好体验。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桃花就在此时盛开。想来如此简单,却又那么美!一片桃花足矣填满整个春天的美,不是点缀,是主导。桃花情结自古就在老百姓心中留存。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开始,桃花中国人心中古老隽永的赞歌,桃花是圣洁喜庆的象征。是春天的代言,与春天相生相惜。“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一首诗就像一片叶一片云或者一个人。
一片叶有它生长的空间,与众不同的纹理,展示着希望与向上的生命形态。一首诗有它的意趣,展现着生命的温情与哲理。
一片云有它的心事,为蓝天添一份色彩。一首诗也有它的诉说,为美好与希望代言。
一个人有他的思想情感,就如一首诗有它的格局风貌。
《大林寺桃花》如此简单的一首小诗,也有它的自然理趣。教我们认识美好,珍惜现在,弘扬文化。
诗词是精神文化的枢纽。
读别人的诗,沐浴自己的心灵。
文乎问答:持续为读者输出选题丰富的文史领域内容。问答100%原创(除史实资料外)。观点为个人浅识,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评论指正及转发。人间四月天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一种孤寂的绽放,不合群的盛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