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新诗的特点(郭沫若诗歌的艺术特点)

admin 2022-03-25 09:35:47

这个问题很学术,我必须分开来回答。

鲁迅诗歌特点

1、鲁迅一生写诗不多,大概80余首,他曾说过一句话"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这是用批评家的手法对唐诗做出的高评价,也无意中隐含了鲁迅作诗的态度,鲁迅的诗歌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创作时间跨度很长,从19岁到54岁(临终前一年)一直在写诗,这也说明了鲁迅先生的重心不在诗歌上,毋庸置疑,鲁迅以前爱碑帖和抄古文,后来在小说、杂文、散文诗上面有极高成就,作为一个诗人的鲁迅较少为人关注。

2、郭沫若盛赞鲁迅的旧体诗,认为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大有唐人风韵,哀切动人,可称绝唱"。

他在1903年写的那首《自题小像》可谓是他毕生奋斗的标和旗帜: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鲁迅诗歌的一个特点——爱用典,其中"寒星"即出自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荃是一种香草的名字,用来隐喻明君。鲁迅古典文学功底深厚,他的很多诗歌用典丰富,并且入诗全不生硬,并且还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抒情表志。鲁迅深受屈原、庄子影响。这种用典的诗歌有很多,比如《送0.E君携兰归国》: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此诗作于柔石被害第五天,句句有用典和隐喻,言外大有悲凉愤懑之意。

3、鲁迅诗歌多以"无题"作为诗名,且诗歌多沉稳凝重,节奏和情绪把控很好,间有促狭讽刺之作,也有一些剑走偏锋之诗,诙谐幽默中带有揶揄。比如《南京民谣》(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和《公民科歌》之类的诗为讽刺国民党或者表达自己政治意见,这类诗多比较自由随意洒脱,也正符合先生的个性。鲁迅还有一首诗《题三义塔》: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其中"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引申为化解亲人、同事、朋友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或分歧,求得互相谅解,达到互相团结,这首诗用典丰富,思想意蕴深厚。

郭沫若的诗歌特点:

1、 郭沫若诗歌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富有动感与反抗性,充斥着追求与炙热的情感。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这样评价郭沫若的诗,说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女神》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二十世纪作为一个"动"的世纪,这一点映射于《女神》则最为明显。《女神之再生》《湘累》等组诗无不显示中这种狂烈的情歌,那种爆发、反抗、控诉的情绪尤为打动人;

2、 郭沫若诗歌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意象开阔,特立独行,想象天马行空,加上充满反抗的呐喊,无不显示着那个时代的的伟大,比如《匪徒颂》里的一些。──一切……革命底匪徒们呀!万岁!万岁!万岁!

那是一种何等激越的精神,直要骇得金脸的尊者在宝座上发抖了呢。

3、 郭沫若的诗歌完成了激情与浪漫的完美结合,使新诗的翅膀飞了起来,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那种壮阔奇异,狂飙突出的五四精神在他的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凤凰涅槃》里"群鸟歌",虽然字数不多,但明着写鸟暗着绘人,暗处却把落井下石、自以为是的小人样子描画得生动形象,讽刺性十足。还有《天狗》,读的时候脑海里就出现一个热血沸腾的激进极端青年形象,仿佛马上要敞着胸口扛起大旗上战场,真是被那种激烈感与澎湃感所震憾所鼓舞!

这个题出得还有点水准,应该点赞

上一篇:官媒评何冰演讲后浪
下一篇:高三的孩子(家长给高三高考孩子的一封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