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都是孔子说的吗(论语中孔子说的名言)

admin 2022-03-25 09:32:01

《论语》为何叫《论语》,《论语》是啥意思?

解释起来,还是一件蛮麻烦的事儿。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里面,也记录有少量重要弟子的言行,比如《子张第十九》,记录了子张、子夏、子游、曾子等人的言行。

《论语》开始编辑成书,当于战国初期,在孔子死后。后来肯定有过多次增益。

最早的时候,《论语》不叫《论语》,曾被称为《传》、《经》、《记》、《论语说》、《语》、《论》、《孔子》等等。

这些名称,延续使用了约三百年左右,直到西汉文帝时期,才统一为《论语》。

不仅《论语》一开始不叫《论语》,而且不止一个版本——汉初,至少三个。

这三个《论语》版本,分为“今文”和“古文”两类。

所谓“今文”版本,就是以汉隶书写的版本;“古文”版本,则以秦及以前的文字写成。

“今文”版本,又分《鲁论》和《齐论》。

《鲁论》,是鲁国儒家学派所传,传人有夏侯胜、萧望之、韦贤及其儿子玄成。

《齐论》,是齐国儒家学派所传,传人有王卿、庸生和王吉。

鲁共王坏孔子宅修建宫舍,于壁中得《古论语》,为“古文”。

孔子十世孙孔安国,他也是司马迁的老师,曾训解《古论语》,但其本已不传。

汉末,郑玄对《鲁论》篇章参考《齐论》《古论》作注。郑本流传至今,而《齐论》《古论》失传。

至三国时期,魏国孙邕、郑冲、曹义、荀凯、何晏五人联名上表,进《论语集解》。后,《集解》盛行于世,而汉魏其他注家著作皆亡。

梁时,皇侃作《论语义疏》。

宋代咸平年间,时任国子祭酒、翰林院侍讲学士的邢昺,凤真宗诏令改定何晏本《论语注疏》,颁于学宫。

后,朱熹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并作《集注》。以后至明清,皆以“朱注”为考取功名之必读书。

说了半天,到底《论语》为何叫《论语》,《论语》是啥意思?

别急。

汉初,不只是《论语》有“今文”和“古文”之别,其他儒家经典,如《诗》《书》《易》等,亦是。

这是因为,秦皇焚书后,古籍损失极其严重。汉初,完全靠伏生等口授,弟子们以汉隶记录,于是形成了“今文经学”。

后来,孔壁藏书被发现,文帝、景帝都明令献书,民间一些以六国文字写成的书籍才重现于世。当时很多人,已经看不懂六国文字,称之为“古文”。从解读“古文”之中,形成了“古文经学”。

东汉许慎,是“古文经学”之大家,为了解读“古文”,以便与“今文经学”争斗,他花二十多年时间,搜集小篆及其他古文,写成了《说文解字》。

从根儿上说,《说文解字》就是用于和“今文经学”“干仗”的,所以,许慎在书中对涉及“经学”文字的解读,就很有参考价值,还包括段玉裁的注解。

比如“论语”二字。

先看“语”字。

许慎说:“语,论也。”

段玉裁在注解里说得更清楚,他说:“此即毛郑说也。(注:毛,指毛亨和儿子毛苌,注《诗》;郑,指郑玄)语者,御也。如毛说,一人辩论是非谓之语。如郑说,与人相答问辩难谓之语。”

“语”,就是“论”。含义是“辩论是非”、“答问辩难”。

再看“论”字。

上面已经说了,“语”就是“论”,那“论”字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许慎说:“论,议也。”还真有些别的讲究。

仍然是段玉裁注解的更清楚,他说,“论(繁体为論)”,是个会意字,以“侖”会意。许慎在解释“侖”的时候说,“侖,思也”、“理也”。许慎的这个说法,来自毛氏解《诗》。

请注意段氏说的一下这段话——

他说,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故孔门师弟子之言,谓之论语。

“循其理得其宜”是什么意思呢?

段玉裁说,《周易》曰:“君子以经纶”。《中庸》亦云,天下之大经,皆谓言之有伦有脊者。

所以,《论语》之“论”,即为“纶”,也为“伦”。“论”和“语”连起来,就是关于“天下至诚”的“经纶”之“答问变难”。

段玉裁的意思,还有些责怪许慎——没把“论”和“语”更深层的含义彻底说透。

其实也怪不的许慎。他那个时候,《诗》《书》《易》《春秋》《周礼》,都作为儒学经典,立了“五经博士”。《论语》还没“火”起来。在他去世约五十年后,《论语》才开始大“火”。

《论语》不是语录,而是“龙语”体系大典。

《论语》的“语”就是“言"说“吾"龙(五)的传人传的文化语言体系,不是随"口"乱说的话的意思。

《论语》以应用数学、龙代数、篇章序数相乘形成问题,得数答案编排,非常严谨,回答了各种问题,不是以往误解的《论语》是杂乱无章的“谈话语录"。

详见拙著《破译<论语>背后的龙学密码》。

上一篇:好书推荐人类简史(人类简史在线阅读免费尤瓦尔赫拉利)
下一篇:一句话评价李商隐的诗(无题古诗李商隐名句赏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