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成语的古诗大全(含有成语的古
2 2022-03-25
《寻隐者不遇》全诗只有20个字,但是认真的想上一想,它告诉我们的东西还真不少。
首先,古人走亲访友是真不容易,你看贾岛辛辛苦苦的寻进深山,最后却落得个“不遇”的下场。
其次,我们还能看到才华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人家贾岛因为“寻隐者不遇”这个小失落还能因祸得福收获一篇千古流传的佳作,真是羡煞人也。
最后,我们总该为我们自己所处时代通信的快捷、出行的方便、拜访的高成功率等等表示一下由衷的幸福感吧。
言归正传,题主可能想问的是《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本身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得从这首诗的文字和背景上来分析了。我们先来看全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本人并非一流的大诗人,但是这首诗的流量可不是盖的。它不仅仅被知道,还几乎是人人能背诵(小学课本进行了地毯式的普及)。
1.字面意思。这四句,第一句诗人向童子发出了问询,后三句是童子的回答。闭上眼睛,画面是不是既明确又清晰。好了,那么首先就是作者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事件,那就是:他去深山里拜访一位隐者,然后人家不在家,家里的小徒弟告诉他他师傅就在这山里采药,但是具体在什么位置“无法定位”,最后,人没见着,白来一趟。
从这个层面上说,作者传达出的就是寻人不遇之后的怅惘。
2.字面底下的意思。如果我们进一步了解贾岛这个人,会看出事情当然也没那么简单。
贾岛早年做过和尚,后来因为韩愈的赏识开始想通过考试“进入政府工作”。结果不尽人意,弄得贫寒交迫。偏偏贾岛本人又狷介清高,恃才傲物,总表现出不与人趋同的高傲模样,混得不好也就成了必然。
带着这个人物背景再来看这首诗,我们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翻山越岭的到深山里来寻隐者了。隐者当然是避世的,如果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持认同态度,他能跑到深山里去做隐者么?所以说,贾岛要寻的可能是个和他能共通心曲的知音,在这一方面我们只能根据掌握的材料推测,并不能言之凿凿的确定。事实是什么,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顺着这层意思来,“不遇”的失落感荡开去就有点大了。此时,我们再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的——会觉得复杂了。或许,作者想通过眼前的这件“不遇”的小事来折射他整个人生际遇上的“不遇”和“失落”,可谓用意颇深。
从这个层面上讲,他所“怅惘”的可能是人生的阴差阳错和人生事业上的“不遇”。
贾岛被称为“诗奴”,作诗困于“精雕细琢”。他自己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苦巴巴的苦吟诗人! 《寻隐者不遇》文字上倒是看不出斧凿的痕迹,只在谋篇布局上煞费苦心。
至于这首诗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归根结底还要看我们能领会到什么。
写下上面这些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得到和朋友们交流的机会,也希望能得到对这首诗了解更多的朋友的指正,谢谢大家!
我是刀笔传神,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寻隐者不遇》是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