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句都有哪些(世界上最好背的
0 2022-03-25
古往今来,一代代,一批批文儒墨客,学子雅士,或借柳描景,或遇柳舒情寄意的新老作品,参出不尽,举不胜举,妇孺皆知…
为什么在众物云云的植物中,涉及柳的作品最多呢?
其实众心向柳,岂是偶然?假若静下心来精推细敲,事出有因。我也不知道最根本符合哲理的主要因素。不妨抖胆谈一下自我的肤浅认知,先吐为快,仅供参考!
柳,平和、温顺、不张扬…符合华夏文明的特征,柳平义近人,德高望众,给人亲切感、宜接近的气质,华夏文明就是深藏不露,做事稳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做人的特点,唯柳都具备这些”素质”。
柳,春来早发,丝长意远,色鲜淡定,枝繁叶茂,意隐智慧不俗,承载丰富,循规蹈矩,有“克己复礼”伦理的归宿意境,具备不屈不挠韧性,抗风吹雨打能力强,给人成熟可依靠,可寄托与安全感,又因饱尝风霜雨雪,风餐露宿…所以,有”懂“坎坷与崎岖联想感,斯时,可视为”知音“。
柳,值夏幽帘,浓郁,动态丰富,可视为一道门,一扇窗,一垂帘,一活幕…
而穿透之处,总能给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感,穿透之处,惊喜丰硕,或一仙境、仙谷、碧湖,险峰…
给人一悬念,幕后总有新大陆。
柳,另人温馨,村庄,河岸,湖畔等地境比比皆是,通俗而不失质雅,懂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知尘红苦短,岁月摧颜…
结果,成为才子佳人,文人雅客倾诉衷肠,寄托心声的最佳“人选”不难理解了吧?
沧海拾贝随笔于廊大留蒲201901.11夜
谢邀!“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成为他们表达某些特定情感的载体。诗词中采用杨柳意象能够体现不同情景审美概念。“柳”一般和离别愁绪相互映衬;朋友离别叫折柳送别,如: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此处杨柳意象用作友情离别。还有用于个人悲情观的,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同的场景运用了同样的杨柳意象,表达的又是不同的情感寄托,因此,“柳”成为诗词中不可或缺的托物寄情的一种载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