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坚持自己的梦想
0 2022-03-25
这本书是讲述王石先生1983年至1999年的事迹,我对王石先生的认知是万科集团的创始人,攀过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山,52岁登顶珠峰,59岁再次登顶珠峰,60岁赴哈佛读书。
在我看来,他是一位不断挑战自我、每时每刻对自己有极高要求的人,在鲁豫老师的采访中,他还有一项运动是划船,从种种事件的体现,看出了他随心、放松的生活状态。
因为和田朴珺的花边新闻“王的女人”再次认识他,也想知道前因后果,也想揣测一下他的内心想法,想了解他前妻的家庭背景等等。
有些许遗憾,在此之前,我没怎么关注到他对企业的管理,后续我会继续了解,比如,他为何坚持自己不占股“要名不要利”,推崇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面对华润公开支持收购者,他做了哪些努力,冯仑先生的“死亡定律”他怎么看,等等,到时候可能会再写一篇,我对他的认识。
《道路与梦想》才读到前部分,我的这些疑惑,暂时还不能得到答案。
前半部分讲了他入伍去新疆当司机,运送军火,退伍后做了锅炉工人,后来去了兰州交通大学给排水专业读了大学,毕业后去广州负责铁路的检修,再后面去了国企外贸单位,最后挂靠在某民企的饲料科,根据我不完全正确的记忆回顾,大体是这样。
讲几个我记忆深刻的事件:
1人与人之间的欣赏,胜过物质的诱惑
为了能批下来两个车皮,他让员工买了两条烟给交通负责人送去,原话是:“你把这烟放在他办公室,什么也别说,立即回来”,结果被人家拒绝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自己去,但负责人见着他,就说:“我观察你很久了,但不知道是你,看得出你是想干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就像帮你,但不知能帮你什么,别说两个车皮,10个都可以”。
这段话的欣赏来源于王石在卸玉米的时候,本可以指挥搬运工自己清闲,但他亲自上阵,扛着150斤一麻袋的玉米,10几个来回,大汗淋漓,却不叫苦,一切的一切都被别人看在眼里。
经过这件事,王石说:“在商业社会里,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是买不来尊重和荣誉的”
2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在检修铁路的工作期间,别人围着电视,而他却在一遍看书、学习外语,后面进了外贸部门,“在机会来临之前,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做好知识储备,不然机会来了你也抓不住”。
这句话是我在全书的第一个笔记,因为我也是这样想的,哈哈哈,一拍即合的思维力,当你准备好了,还没有机会,你也有为自己创造机会的潜力;会失败,不是因为没有伯乐,没有机会,仅仅只因为你没有准备,你不是千里马。
当他去找别人拿货款时,别人问他要发票,而他却跑回公司问财务开证明,财务知识的盲区,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3个月后,基本能看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学着自己做账,季度末再和财务对账,看自己有没有记错,这样的学习态度,他了解的不仅仅只是信用证L/C和外汇。
人始终是孤独的,因为我们是个体,我们的目标、想法、观念不一致,所以,父母也是陌生人;笃定目标,你身边的所有人都是配角,这期间,只有你和远方的目标,我相信,只有为自己而活的一生才会精彩。
摘录几句王石对万科的认识,或者说他理想中希望万科人和万科所成为的样子:
【对人】
善经营、懂管理、有专业知识和进取精神,工作与家庭、健康,物质与精神生活协调一致。
有情趣的工作,志趣相投的同事、健康的体魄。
职业经理人:以此为生,精于此道。
管理者:决策、用人,最后承担结果。
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职选人,而非因人设职。
权威是企业的一种资源,但在不规范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权威人物,往往会伴随着夸大权威作用的个人崇拜、听不进专家意见的一言堂,决策时易于冲动、好大喜功、脾气暴躁。
对公司管理和行业
合理的经营架构,可以避免资源分散,管理失控。
传统思路往往把业务问题人事化,万科致力于把人力资源问题技术化、业务化。
依赖和平的交换机会来获利,依赖持续的、理性的、自由劳动的组织来获利,而不是依赖各种政治机会和非理性投机活动。
把握质量的生命线,选项质量+建造质量+客户关系质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