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不懂感恩的人(讽刺一个人自私
0 2022-03-25
这是一本关于自我救赎的巨著,我们惊叹于主人翁关于勇敢的诠释,也可以瞥见阿富汗悲惨境遇的冰山一角。
身为一个老师,我承认我被震撼了,也怀着感恩的心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对比之下,我们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我们身在一个没有战乱的国度,或者说避免了战乱的经历。
其实我一直怀疑“感同身受”这个词的发端,因为我总觉得人很难去体会他没有经历的事情,或者即使能理解,也很难再现。
但是这本书改变了我关于这点的认知,作家都是敏感的,并且异常敏锐的,他总能深入人物的内心、骨髓中去,从人物的过往中找情感的安放处、移情性的理解、甚至用文笔再现、还原。
索拉博经历塔利班摧残后的反复洗浴、害怕去抚恤院、在异乡勇敢的寻找祷告寺、对移民美国害怕却期待的复杂情感、失望后的勇敢、十年的自闭,书中都通过恰如其分的语言予以诠释,或者说再现。让我们似乎亲眼看到了索拉博的悲惨境遇以及恐怖政权下所有阿富汗孩童惊恐的面容,甚至好似我们也经历了阿富汗的战乱时代。
作家的敏锐还表现在他的包容和辩证,一本好著作,人物形象都是饱满的,非黑即白既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逻辑。
主人翁的人格是多面的,书中前半部分多维度、多侧面展现了其人性的懦弱,从对哈桑的戏弄日常到哈桑遭遇凌辱时的冷漠甚至最后对哈桑的背叛和陷害,我们痛恨他,甚至口诛笔伐。
但是当他再次踏上故土,回到那条重回好人之路,阿米尔的自我救赎开始,我们对他的印象开始改观。尤其是当他为了带走索拉博和阿瑟夫决斗,我们原谅了他,甚至敬佩他,更甚至不敢相信他曾是一个懦夫。
在美国,当风筝飞起,阿米尔再次演绎阿富汗人斗风筝的传统,口中重复着哈桑曾经无数次的话语:“为你,千千万万遍”,到这里,读者都释怀了,原谅他曾经因为懦弱对哈桑做的一切,留下的是对阿富汗那段惨绝人寰的经历的同情以及对珍惜捍卫当下和平的坚定。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在父亲去世后,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在愤怒和懊悔中从故乡带回了哈桑的孩子,最后在放风筝中放飞自我。
我读了这本书,有不堪––哈桑被侮辱的一段 ,有愤怒––在得知哈桑被侮辱以后,因为自己的不敢面对,企图以他人离开的方式来逃避。有无奈––在阶级面前,连阿米尔熊一样的父亲到期也不敢淡然面对自己所犯下的错。有佩服––为你,千千万万遍。
最后我借用书中的语句总结:好书总和悲伤的故事有关,我们有什么权利,职责别人的过去,这本书扣人心弦,让人心中五味杂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