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仙李白的诗或诗句有哪些(诗
0 2022-03-25
闺怨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主要以描写闺中妇女的忧思为题。男性诗人写就闺怨诗时,常常以女性思君不归的心情抒发自己政治上不得已的愁怨,或对身世悲惨的女性抱以同情。魏晋南北朝时期闺怨诗开始流行,南朝的宫体诗更是推动了以女性为主题的写作方向。但是在此之前,早在《诗经》,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经出现了后世闺怨诗的雏形。有很多女性思念情人的形象出现。如《东城高且长》就有“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的描写。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了模仿弃妇、怨妇口吻抒写文人自身郁郁不得志心理的闺怨诗。曹丕、曹植虽为贵胄,依然选择以女性的口吻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或难言之隐。曹丕在《燕歌行》中描写了思妇的心理活动:“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作为一个帝王,很难说曹丕为何作出此等忧伤凄婉的诗作,似与他英明果决的历史形象不符。也许曹丕也需要以女子的口吻抒发心中的忧愁。曹植则在曹丕的威压之下写出了“寄松为女萝, 依水如浮萍”这样的句子,不仅是对女子,也是对自己身不由己的命运的惋惜。唐传奇《霍小玉传》讲述歌姬霍小玉被书生李益始乱终弃的故事,其中依然在使用“女萝无托”来描绘女子无依无靠,不得不依附于男性的悲惨命运。顾恺之《洛神赋图》-曹植
闺怨诗中还有一类为宫怨诗,诗人着眼于宫廷中年华老去,虚度青春的女子。班婕妤的《团扇诗》是现存最早的宫怨诗。婕妤以自己被汉成帝厌弃的经历为题,以团扇自喻,对宫廷女性如团扇般“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的命运表示同情。团扇因此成为比喻被抛弃女子的意象,被历代诗人沿用。
彩绘漆屏-班婕妤与汉成帝南朝宫体诗在宫廷中流行,王侯大臣莫不争相写就宫体诗。梁元帝萧绎作为帝王,虽然是后宫女性”怨恨“的对象,却也对失宠的班婕妤抱以同情。萧绎在《班婕妤》一首中首先默认了君见异思迁的本性,但同时称赞婕妤能够明哲保身,在失宠时自请照顾太后,以致”终无长信悲“。
陆机同样对班婕妤以及深宫中的失宠女子表示怜悯。陆机诗中”婕妤去辞宠,淹留终不见。寄情在玉阶,托意惟团扇“四句刻画了班婕妤盛宠不再时巨大的心理落差。身为宫妃,注定只能在深宫中终老的婕妤唯有以写诗来宣泄自己的苦焖。南齐诗人谢朓的《玉阶怨》沿用了陆机诗中“玉阶”的意象。全诗只在题目中提到了女子的“愁怨”,以“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二句勾勒了一个思念君王不归,却仍旧心存幻想的女性形象。漫长的夜晚反衬出女子的思念之深,而这种思念中却暗示出一种怨恨之情。唐朝诗人李白拟谢朓《玉阶怨》写道:”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诗人同样没有正面描写失宠女子的愁绪,而是用玉阶上白露染湿的罗袜来反衬女子等待时间之长。”却下“二字则传神地描写出了女子失落而归的心情。周舫《挥扇仕女图》可以看出,古代文人会在政治不得志时采用女子的口吻抒发心中的怨恨,是因为女子在古代儒家当道的男权社会中普遍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女子不得不依靠美丽的容颜依附于男性,可是又深陷被抛弃的痛苦中。这和一些政治不得志,才华得不到重用的男性心理大抵相似。除此之外,一些男性也对深闺或深宫中年华老去的女性抱以同情,说明男性文人对女性不仅仅是赏玩的态度,也关心她们的内心世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所看到是女性生活是单一的,他们将女性的愁苦简单地归因于失去男性的宠爱,片面地认为女性生活唯一的重心就是男性。
参考文献:
张毅 :《历朝闺怨情爱诗》华夏出版社出版,1999年。1.同情;古代妇女的地位和现在天差地别,我以为这是中国社会进步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在古代妇女的弱小和被动引发很多悲剧性事件,让人同情,怜悯。2.借代;借着闺怨诗发泄自己的郁郁不得志。3.放松;热衷写闺怨诗的大多是朝中人。整日活在勾心斗角的朝中,身心俱疲。借闺怨诗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情来松驰紧张的情绪……当然还可能有其它的原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