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鲁迅先生作品中的一句名言
0 2022-03-25
长大后再读鲁迅的作品,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
小时候读鲁迅的小说《祝福》,印象里只有一个祥林嫂。因为她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逢人见面第一句话总是说:我真傻,真的......我真傻,真的......
打那以后,但凡谁说话重复了几句,人们总要说:别学祥林嫂啊......你就是祥林嫂啊......
小时候心里的《祝福》和鲁迅,都是模糊又模糊,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所能记住的无非就是这些让人当做笑谈的这个习惯。祥林嫂为什么要那个样子呢,因为她的孩子阿毛被狼给吃了,她日夜想念孩子,所以才变成了磨磨叨叨的样子。所有的感想,也只停留在同情和怜悯,没有其它的感触。
长大以后才知道,《祝福》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四年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它通过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而且这个压榨和毒害是在逐步加重,并没有出现缓解。作者第一次见到祥林嫂,她还只是顺着眼,两颊还是红着的一个寡妇,虽然丧了丈夫,但她还年轻,她是从婆家逃出来的,说明她还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可当第二次见到她时,她已被婆家转卖,又第二次丧夫,而且没了孩子的精神支撑,只见她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无疑她已到了流落街头,沦为乞丐的地步了。
这表明她在无数次的严重打击和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精神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虽然还是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但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着泪痕,目光已经没有先前的精神了。
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祥林嫂所遭受的磨难,比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更为深重,她的悲剧命运并没有好转,而是进一步发展着。
那么,鲁迅先生是否就是要单纯地描写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呢,当然不是。他而是要通过祥林嫂这个艺术形象,揭示出辛亥革命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其它一切还是照旧,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和封建礼教,在广大农村依然统治压榨着底层的劳动人民。而唤起民众早日觉醒,推翻那个人吃人的社会,才是当务之急。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主题。
但是,在少年时期,我们读鲁迅,哪里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和反省呢?
不仅如此,鲁迅在《祝福》当中还给我们提出了另一个残酷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人们的“看戏心态”。
人们面对祥林嫂的病态,同样是底层的劳动人民,却很少同情和帮助,反而产生厌烦和躲避。躲什么呢,要知道,在同样的社会境遇下,在同样的底层身份下,今天的祥林嫂,明天可能就是你了。可惜当时的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愚昧麻木占居着头脑和灵魂。
鲁迅同样还有一篇小说《药》,在那个拿革命者鲜血沾馒头治病的愚昧行为中,当革命者被杀头时,同样有一群人在看热闹,他们“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所要阐明的恰恰也是这个道理。
鲁迅所描写的“看戏心态”距今已过去九十多年了,如今还有没有这种心态呢,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成熟的答案。
写到这里,不能不让人想到一个问题,鲁迅“民族魂”的声誉不是空有虚名。鲁迅弃医从文,要医治人类灵魂的疾病,更不是空穴来风。
多读鲁迅,越读越有感触,越读越觉得他就活生生站在眼前。
警钟长鸣,触目惊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