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品,也是法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雨果从四十年代写起,于1862年发表,前后达二十年之久。小说中所描写的事件始于1815年,而结束时已经是七月王朝时期了。《悲惨世界》的小说内容十分丰富,但是作家注意的中心是那些不幸者的“悲惨世界”。在小说的作者序里,雨果曾提出当代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钥匙,对下层人民痛苦命运的描写,在小说中占主要地位。一个纯朴的工人,为了饥饿的孩子偷了一块面包,竟服了十九年的苦役。《悲惨世界》这部小说的原意是“受苦的人们”。冉阿让、芳汀、珂赛特以及街头流浪儿格夫罗舍,都属于这些不幸的人。他们受尽痛苦,遭遇到无情迫害,被社会所唾弃。雨果在描写他们痛苦的命运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的鸿沟。资产阶级法律就是为了保护有产阶级的利益而制订的。雨果在《悲惨世界》里以极大的艺术力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下层人民受苦受难的“悲惨遭遇”以及资产阶级法律与人民为敌的本质。但是作者并没有指出一条正确的出路。作家坚持他的道德说教,把“仁慈”、“博爱”当作一种医治社会弊端的灵丹妙药,这些不能不给读者带来消极的影响。
悲惨,悲在心里,悲在道德上的挣扎,悲在对光明渴望时的无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