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和母亲(有关母亲的文学作
0 2022-03-25
【原创】余华的小说应该说可读性还是很强的,其写作的技巧以及对文字的驾驭值得称赞。他善于把一些深层次的人生问题,通过戏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在忍俊不禁中感悟生活的真谛。记得有一次在北京学习时,一位北大的老教授在讲课时对他的小说《活着》大放厥词,说他的作品具有倾向性云云,是对主流价值观和学术研究的挑战,还有一些更难听的,你们都懂得。
我一项强调,在批评一部作品时,请批评者一定要记得把原作品看一遍,在领会了其精神实质后再做评论不迟。可现实是常常大家看都没看,只凭道听途说就人云亦云,确实令人遗憾。
余华的《活着》描写的是大少爷富贵嗜赌成性,妻子屡劝无效,一气之下带着女儿凤霞回了娘家。但当天晚上,福贵赌博居然输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家产,父亲被他气死。一年后,家珍带着女儿、手抱着男婴有庆回到家中,痛改前非,自食其力以演维生。后来内战爆发,福贵先被国民党抓去当劳工,又辗转为解放军唱戏,终于获释回乡,与一家人欢庆团圆。但此后,福贵又遭遇儿子有庆不幸被车撞死,风霞生病惨死,最后,惟有凤霞难产生下的孙子馒头跟老人家继续活着……这个时候,富贵也看淡了一切,平静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这部作品看完后很能触动人的某些神经,面对生活的变故甚至是比较大的变故,面对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苦难和困难,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面对方式,以死百了者有之,痛不欲生者有之,当然也有泰然处之者,但是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无动于衷显然做不到。一个人就是时代的一朵浪花,从发源地一路走来,有平静细流,也有惊涛骇浪,但是无论是和平年代亦或大变革年代,时代是无法选择的,时代的一粒尘土落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而我们出生后面对的时代是无法选择的,所以无论人生是何种境遇,选择活下去就是硬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福贵所经历的或许同时代的人经历过其中的一个两个遭遇,但象福贵一样这样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出生入死的人生,好像不多。
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典型性,福贵这样的人生尚且可以选择平静的活下去,其它人的遭遇或者困难不是更应该不灰心,选择更勇敢的活下去的方式甚至是出彩的方式吗?经过了的艰难险阻惊涛骇浪的人生之河,最终会平静的汇入辽阔的海洋,这就是人生的归宿。从这个意义理解,余华的《活着》其实蛮有积极意义的,再加上作者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值得品味。至于其它人包括那位北大教授的理解,他那个年纪的人善于以他那个年代的思维思索问题,全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你说呢?
余华是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非常重要的作家,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人,创作的小说中呈现着浓厚的宿命意识,通过人物异化的性格或荒诞的命运得到了充分的滇绎。他清晰的思想脉络借助音乐语言特点有条不紊的逻辑转换词来丰富自己的小说创作,从而使自己的小说语言简炼幽默,韵味十足,朗朗上口。
我喜欢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兄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