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代表诗作有(顾城的诗歌代表
0 2022-03-25
提问者用了“意境”一词,这很有意思,因为“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术语,指能够带出作者意蕴、启发读者会意的文学形象、景象乃至境界,而且强调情景交融、高超隽永,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可见这也是特别古典东方的评判准则。
不过二十世纪以来,从庞德翻译中国诗歌《国泰集》开始,西方诗人用了一个世纪去学习中国和日本诗歌,大有所成,意境渐渐也成为他们对诗艺的一个要求标准。
窃以为,当代西方诗人中,作品最有意境的是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他是自然诗歌生态诗歌、禅意诗歌的现代代表,但有不囿于这些概念,而是从心所欲,从山水之中寻找“道”的诗意变化。他的意境是雄浑的、富有北美拓荒者精神又有禅宗坐言起行的魄力;他的意境又是玄妙的,常常从人类社会以外观照世界。比如说他这样写京都寺庙里的树:“这些古老事物,全都/无名无姓。/绿松针,/木材,/灰烬。”生机勃勃的松树被砍下变成制造寺庙宫殿的木材,寺庙宫殿又在一场场战火中焚毁为灰烬,此乃无量劫,亦永回归于一。
这首《石砌的马道》更是其艺术意境的高度呈现:
把这些词儿像石头一样
放在你的思想前面
安放结实,用手
选好位置,放在
有意识的身体前
放在时间和空间里
树皮、树叶、墙那样结实,
这石砌的马道:
有银河里的圆石
有迷路的行星
这些诗,这些人
这些无人的马匹
拖着鞍具——
岩石般脚步稳扎。
这些星球,就像在无垠的
四维空间中
下围棋
在薄薄的土层中
有蚂蚁,有卵石,每块石头都是一个词
一块溪水冲圆的石头
花岗岩;遍体渗透了
火和重量的痛苦
沉晶体和沉积层火烫地联结起
所有的变化,在事物中
也在思想里。
(杨子译)
斯奈德以外,我也推荐德语里的保罗.策兰,法国的博纳富瓦,英国的爱德华.托马斯,日本的高桥睦郎、韩国的高银、阿根廷的博尔赫斯,我认为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拓宽了“意境”的当代意义,很值得学习。
存在论育辩,实际续著说,诗歌賦佳作,高深我为难。
自己认字少,文化也不高,博大赞美词,我理解其微。
我写文质差,也看不懂诗,华夏深知识,我正在学习。
中国诗知少,外作人难晓,我没法给答,谢您邀问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