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句都有哪些(世界上最好背的
0 2022-03-25
为什么古代很多送别诗发生在傍晚
傍晚与黄昏是一个意思,是指日落左右的时间,即日光至晚上的过渡时刻。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傍晚意象的古典诗词,依然以其深邃的意境感染广大读者。因为,日暮黄昏是无比绚丽的自然景观现象,日暮黄昏也是令人惆怅的昼夜交替现象。中国古典诗词,傍晚夕阳蕴含离别审美意象,傍晚景物蕴含离别情感意象,傍晚时机蕴含离别寂寞意象。
一是傍晚夕阳蕴含离别审美意象
夕阳晚照中的树木、云气,容易引起诗人的飘渺遐思,而归鸟这一黄昏意象,往往成为诗人孤独寂寞情感迸发的契机,日暮时,鸟儿或单或双地归巢,使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鸟儿都归巢了,情与景完美交融的归鸟意象,成为诗人抒发离别情怀的审美意象。
“思乡”是中国古代游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微妙心理。漂泊江湖的游子,在外面披霜戴雪,经历羁旅途中的风风雨雨,他们见到夕阳为背景的傍晚景色,触景生情,表现出离别审美意象。杜牧《边上闻胡笳三首》:“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愁万里天。”就是诗人离别的真情告白。
晚唐诗人马戴也写过一首《落日怅望》:“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一何滞,辞家归未还。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临水不感照,恐惊平昔颜。”纳兰:性德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大意是,天边的夕阳正徐徐落下,家禽散去,正是归家的时候,可她又在哪里呢……诗人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
二是傍晚景物蕴含离别情感意象
落日秋山,孤云和归鸟,往往在离别的时候,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是诗人离别愁绪的情感寄托。晚唐诗人马戴写过一首《落日怅望》:“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一何滞,辞家归未还。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临水不感照,恐惊平昔颜。”诗人眺望片刻之间,就能飞驰千里,回到自己的栖息地,进而联想到自身,一人离家在外,久滞不归,试问此时此刻的诗人,又怎能不触景生情?
孤云、归鸟、斜阳、乔木、秋山、清水作为离别情感意象,反映在一些诗人的作品之中。李商隐《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韦庄《江外思乡》:“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杨柳一丝丝。”可见,黄昏时,一切带有悲伤色彩的景物,特别是倦鸟、寒蝉等动物意象,极易挑起游子无限的离别情感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是黄昏意象堆积的特例,全诗只有二十八个字,却写出了多种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这一系列带有悲冷色彩的黄昏意象,孤寂凄苦的羁旅愁思,被渲染得幽眇无边,卜扣人心弦,引人遐想,让人回肠荡气,具有无尽的感人魅力。
三是傍晚景物蕴含离别情感意象
一般来说,日升则感受到朝气蓬勃,日落则觉得暮气沉沉,因为傍晚抒愁,好比悲秋抒怀。古代人们,生活颠簸,人到黄昏,情绪低落,诗文流泪。这种难以言说的黄昏心理,常常表现为没来由的寂寞、感伤情绪。朱光潜先生说:“情绪的性质一部分由人的素质决定,另一部分由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影响。”
对此,李白有诗:“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可谓千古概括。南宋姚述尧的诗:“沉沉庭院,独坐黄昏谁是伴”则道出黄昏之愁的常态。具体到人,又各有不同。龚自珍的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则以黄昏离京,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孟浩然的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则表达了羁旅之愁。
王昌龄的诗:“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温庭筠的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样单纯的相思同样,是反复书写的内容。由思人表现为思乡,如蒋捷的《贺新郎》:“望断乡关何处?羡寒鸦,到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再由思乡表现为思国思京。黄昏日暮,始终是怀人的最好时机,在黄昏的触动下,多少诗人抓住了离别寂寞意象。
或许是送别酒从上午喝到下午,到傍晚才酒醒,主客这时才揖别。开玩笑的啦!这是作者写作时为渲染别离情愫而选择的场景而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