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励志的古诗句(励志诗词古代2
0 2022-03-25
谢谢邀请!
有人说《红楼梦》中的诗词像“水草”,意思是放在水里活灵活现,玲珑剔透,一旦单独拿出来就要逊色不少。本人认同这一观点,因此需要结合小说情节来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既然结合情节,为了行文的方便,那么请允许我基本按照小说里面诗词出现的顺序展开这一话题。
首先,提问里限定了前提,是“诗词”。那么,第一回里的《好了歌》算不算呢?当然不算!它只是作者安排从道人口中说出类似“道情”一类体裁的东西。由于起到小说开场白的作用,若称为“著名”,也没问题,但从诗、词、曲偏向形象思维的标准衡量就不行了,太过流俗。当然,这是作者为切合“跛足道人”口吻的艺术处理,此处不展开分析。但本人最喜欢的是小说设计到的,紧跟于后的甄士隐《好了歌注》,可以看成是整部小说思想上的总纲,艺术上尽管不是诗词,是元曲体裁系列,但和小说第五回的《红楼梦》曲文相呼应,语言同样华彩流丽,寓意深刻。因此,谈《红楼梦》中的诗词,不可将二者付之阙如。至少应该“立此存照”。
至于小说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那些联对,严格讲,不属诗词范畴,此处也不再罗列言说。但紧接着第十八回元春省亲,诸人“大观园题诗”,是小说第一次正式展露人物的律、绝诗作。元春评说“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是为允当。当然,面对皇家妃子,应景之作,众人皆有颂圣之词、意在内。这是小说情节的需要,不能苛求。
到《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词》出现,是小说展现主要人物之一,林黛玉才华的重要一回。应该说作者倾尽全力为黛玉量身打造的一首诗歌力作。“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坯净土掩风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一首展现贵族深闺少女文采情怀的诗作,诗中一些句子,对部分人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仅次于唐诗、宋词原作。当然,小说后面又出现过同类体裁的林黛玉之作《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虽然小说描写说“宝玉看了……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但实事求是说,后二者与《葬花词》相比,堆砌生硬多了,意境也不新鲜了。
《红楼梦》的人设往往都是“捉对”相异的。林黛玉、薛宝钗这一对“双水分流,两峰对峙,难分高下”的艺术形象,在才貌、性格、为人处事……都是各有千秋的。表现在诗词才艺上也不例外。果然,在第三十七回探春倡议众人结诗社,临时借贾芸送给宝玉的白海棠出题限韵“咏白海棠”时,薛宝钗继林黛玉《葬花词》之后,在“盆”“魂”“痕“”昏”四韵的限制下,展露她的才华和诗作风格: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说实话,我个人是很喜欢首联出句“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它很符合《红楼梦》诗多自况的用意。所以小说也道:“……李纨终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在接下来的《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一回里,虽然李纨“公评”林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魁夺”第一、二、三, 但我个人能记住的仍然是“蘅芜君”(薛宝钗)的《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我反而认为该回里的薛作《螃蟹咏》,所谓“这方是食蟹的绝唱……”是溢美之词了。当然,也许作者另有深意,另当别论。
第四十八、九两回香菱的三首诗作,是在表现初学者的学诗甘苦,只有小说的表现意义,没有诗词方面的示范作用。此处不赘。
至于小说第五十回“芦雪庭”众人的联句,第七十六回“凹晶馆”林黛玉、史湘云“联诗”,包括妙玉的续作,前者是小说情节铺陈的辅助,后者除逼出一句“冷月葬诗魂”,表现“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和展现妙玉诗才之外,排律体裁多少总给人一种拖沓、冗长之感。值得一说的还是第五十回邢岫烟《赋得红梅花》的“赋红”: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红。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这首诗很切合小说人物邢岫烟的为人风格,起到了很好地刻画人物的作用。当然,薛宝琴的“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写得也不差,但整体上却不如邢作。这与薛宝琴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相对有些模糊有关,除了表现宝钗这个堂妹,梅翰林未来的儿媳也知书识礼,能诗善文之外没有别的深意。所以,有的人根据邢岫烟七律颔联“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推断薛家,包括薛蝌、邢岫烟夫妻,最终在贾家被抄家之后,被流放岭南……题外话,打住。
到第六十四回,林黛玉《五美吟》强作些“男人气”,但从诗上说,尽管“宝玉看了,赞不绝口”,但实际上黛玉才情已成强弩之末……小说为何这样安排,需要进一步解读。不过,薛宝钗不是这样,第七十回“咏柳絮”,她的《临江仙》仍然出手不凡: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词应该说不错,但红学界历来有些争议。有人根据末两句认为薛宝钗有野心,对“宝二奶奶”的位置早有觊觎之心,甚至加以诟病。但本人以普通读者的眼光认为,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别说那个时代,就是今天,许多女人还不是把嫁人当做第二次生命看待?金玉良缘取代木石前盟,从宝钗角度看,只是女孩儿的一种选择:选妃不成,嫁入国公府成为“宝二奶奶”有什么错?!何况她对宝玉也是有情分的,而且书中根本没有她处心积虑,或动用任何手段谋求这个位置的描写。虽然小说“字下有字”,但猜测、推理,最终不能脱离文本。一些过度解读,多涉臆想。
小说《红楼梦》的诗词,最终到第七十八回贾宝玉的《姽婳将军词》达于巅峰和高潮。从诗词的角度说,这首七言古诗立意不凡,遣词造句合乎体裁规范,而且语气流畅,一气呵成,是《红楼梦》诗词里面的佳作。“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昏鬼守尸……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彷徨。”有《长恨歌》《琵琶行》和杜甫七言古诗的意蕴。
至此,我们可以做一下梳理。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著名的诗词应该是林黛玉的《葬花词》,薛宝钗的《咏白海棠》《忆菊》《临江仙·咏柳絮》,邢岫烟的《咏红梅花·赋红》,贾宝玉的《姽婳将军词》。是否“非常著名”?可能就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里的诗词,与正文一样,比前八十回较为逊色,也就不再赘述了。但是有一点亮色必须指出:在《红楼梦》后四十回结尾处,写到贾宝玉出家后,贾府王夫人、薛宝钗遣散宝玉原来的“屋里人”,写到袭人的情感千回百转,柔肠寸断……从“必死”到“回家”、“出嫁”、“不肯俯就”,再到“真无死所了”,引用了杜牧《桃花庙》的诗句: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这是《红楼梦》后四十回里独见功力处之一,而且这个结尾用到这两句诗,为小说收束增色不少。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红学是一个学派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