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
0 2022-03-25
我是语文有道,我来唠一唠。
我喜欢鲁迅的散文《秋夜》。
钱钟书说:“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然而,面对着民族灰暗的未来,鲁迅却不敢悲伤不能悲伤,他用孱弱的身躯扛起椽笔大刀,挥舞乾坤,呼喊冲杀。
鲁迅最初的理想是学医,希望以医术实现救国于式微、救民于水火,为此他东渡扶桑,到日本仙台医学院去学医,其间因为成绩比较优异而被日本同学猜忌侮辱,他们认为是老师藤野严九郎提前透漏了题目给他,这类情况不一而足。鲁迅在那段时间里,深切地感受到了弱国子民的辛酸与无奈。虽然倍感窝囊,他依然没有退学的念头,反而是更加奋进。后来有一次,下课休息的时间,有人在教室播放了一个短片,银幕上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国人,被日本人抓住实施枪决,而周围竟有一圈簇拥看热闹的百姓,同类被异族囚杀,不能营救也罢反而围观以助贼人兴,其麻木愚钝之深,使鲁迅的内心受到尖锐的打击。因为这件事,他意识到:要拯救中国,不是通过学医强壮中国人的体质,而是首先改变中国人的精神。于是,他放弃了学业,辞别了老师,在东京从事何种各样的文学活动,踏上了文化战士的征程。之后经年,鲁迅以笔作枪,直刺旧中国的黑暗;用文字,唤醒深睡的国人。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秋夜》发表的时候,为1924年,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处于低谷,赤县九州,乌云重聚,黑暗复压,曦光难觅。鲁迅与其他革命的先驱者一样,孤独寂寞,彷徨逡巡,但心中抗争的火,始终未灭,愈黑暗,愈渴望燃烧。
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夜》的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语言形式上,作者用了反复的手法,相似于慢镜头的方式把两棵枣树展现在读者面前:树叶几尽,枝干虬曲,有的枝条低垂似护身,有的枝条笔直向空,直刺“奇怪而高”的天空。这两棵枣树,是斗士的象征,既是鲁迅自己,也是其他的同壕战友。小时候,舅舅家里有几个枣树,中秋节前后,枣子成熟的时候,大人们拿着长长的竹竿,站在地上,凳子上或者骑在墙头上,敲击树枝,一下,两下,枣子噼里啪啦地掉下来,红红绿绿“嘭嘭嘭”落满一地,有时候落在树下捡枣子的人头上,疼得人又叫又笑。老人们说:有枣没枣打三竿。说是越抽打来年结果越多。每次见到《秋夜》开头的这两句,我都会联想到“有枣没枣打三竿”这句话,心中枣树的意象更加丰富,那种历尽磨难而不屈服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秋夜》中枣树默默的倔强的斗争,使闪着鬼眼的天空愈发蓝,仿佛要离去人间,而枣树依然“铁似的直刺着奇怪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这种绝不退让绝不妥协的精神,正是鲁迅的“韧”的战斗精神。
文章最后描写一些小青虫,把后窗的玻璃和屋里的玻璃灯罩“撞得丁丁的响”,鲁迅赞赏了这些义无反顾的扑向灯火的小青虫们,“我打了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然而,鲁迅并不支持这种不懂维护生力的蛮干的战斗。要战斗,也要懂得自我保护,避免无谓的牺牲,这是他从血的教训中得出的经验。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他就说了:“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因此,他虽然觉得不惧赴死的“小青虫”“可爱,可敬”,但也“可怜”。
鲁迅作品所表现的社会,距离现代已有百年,加上他所运用的含蓄的象征手法,现在的青年们要了解文中的深蕴自然很困难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鲁迅无论是他的散文,小说,还是杂文,即使内容艰涩有余,浅显不足;情感严苛有余,宽宥不足;字里行间充满了雷电之威,少了些和风之柔,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带着怒吼或诘问。读来让人觉得不自在,不熨贴。然而,大师的每一字都寄托了希望,每一字都执着着信念。
村上春树说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鲁迅心中的森林,是不是我们所拥有的现在?
附:
秋夜(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䀹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我最喜欢《阿Q正传》。
作品描述了一个可怜可悲的小人物,在黑暗社会里扭曲的人性,他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让人唏嘘不已,表达了旧的社会制度对普通民众的人性摧残,揭示了作者强烈对黑暗社会无情讽刺和抨击。作品的人物形象和精彩语言,让人时时想起。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该作品的最大亮点所在。
不幸的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社会病”,传染给当下不少人。比如:我身边的一些年轻人,整天无所事事,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梦想着自己何时可以成为富豪,幻想如何娶个高富美,自我欺骗,自我满足,精神胜利法让他们不可自拔,不愿意面对困难,挑战人生,浑浑噩噩,浪费青春。
一部作品的魅力,不仅是语言的优美,故事的精巧,而是能够在多长的时期,警示或者惊醒过,鼓励过多少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