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值得看十遍的电影

admin 2022-03-25 01:56:36

我要说的这部电影大家可能都没听说过,因为这是部被遗忘、被忽视的老电影。但这部电影却让我反复观看回味的,还经常在脑海中想起看着部电影时的情景。这部电影就是国民经典电影——《大团圆》。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村子里的广场上放的露天电影,那时我还小,也看不懂剧情讲了什么,只是对这大荧幕好奇。后来,机缘巧合下又看了一遍,才有点品出其中意味。

电影《大团圆》是清华影业公司的开业巨献,于1948年12月上映,本片由黄宗江编剧,丁力导演,冯四知担任摄影,并汇集了蓝马、吴茵、韦伟、石羽等诸多当时优秀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

全片透过北平一家十几口人在抗战期间的离合聚散,折射了民族战争对普通中国人生活、情感和思想的煎熬与洗礼,同时也暗示了当时中国波诡云谲的政治状况。时长88分钟的影片不疾不徐,情节安排错落有致,人物性格鲜明,尤其是台词别具风格,视听造型上亦不乏妙想创新。

然而,这样一部艺术精湛的影片,上映十日便在头轮影院匆匆下线,从此湮没不闻。万幸的是,经过漫天飞扬的战火和动乱的“文革”,电影《大团圆》的胶片还是遗存了下来。今日再读,无论文本所承载的信息,还是影片自身的命运,都为我们读解与反思70年前的中国电影和中国历史提供了分外珍贵的影像文本和心灵印记。

老将新锐聚心力,清华首片求品格

1948年,原长春电影制片厂厂长金山南下上海,与文华电影公司的老板吴性栽联合创办了清华影业有限公司。正当金山为公司的第一部电影犯难之时,北平剧坛正在轰轰烈烈上演的话剧《大团圆》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这部话剧的编剧正是金山在重庆时结识的朋友黄宗江。

为取得影片的拍摄,金山和妻子张瑞芳亲自到北平登门造访时年27岁的黄宗江。金、黄二人一拍即合,金山买下了《大团圆》的拍摄权,黄宗江则成功说服了“南北剧社”的导演丁力和演员程述尧、卫禹平、孙道临、朱嘉琛等人以自愿形式加盟清华公司,并赴沪参与电影《大团圆》的拍摄工作。

除却话剧的原班人马,凭借金山与吴性栽在电影界深厚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号召力,电影《大团圆》还吸纳了文华公司和原长春电影制片厂许多资深电影人,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当时已近不惑之年的金山在话剧界和电影界历练多年,颇具影响力,他创办清华公司眼光长远,态度认真,投入甚大,时有“清华风”之誉。《大团圆》作为清华公司的首部影片,金山可谓处心积虑,他邀请长影时的两位老同事李伟才和冯四知分别担任电影《大团圆》的作曲指挥和摄影师。

李伟才原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交响乐团的作曲和指挥。他曾为影片《松花江上》作曲,采用交响乐的形式,运用东北民歌的音调,写成了风靡一时的电影插曲《四季美人》。后长影交响乐团随金山南下,改名为清华交响乐团,仍由李伟才领导。据《电影周报》记载,清华交响乐团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全部由国人组成的交响乐团。李伟才在为《大团圆》作曲的同时,还创作了管弦乐曲《苏武幻想曲》《松花江上组曲》。

摄影师冯四知此前曾创办过摄影杂志,还举办过个人摄影展,1940被中央通讯社特聘为图片摄影师,后又为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新闻片和教育片, 1947年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 1948年由金山推荐,正式进入清华影业公司。《大团圆》便是其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

此外,布景师李恩杰曾担任《八千里路云和月》、《艳阳天》等影片的美术设计工作,他对电影《大团圆》的贡献亦不可小觑。为了真切还原当时北平的生活质感,李恩杰亲赴北 平考察,最终在,上海的中华电工制片厂里搭建了一个几可乱真的四合院。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院门到西洋气十足的琴架和石膏雕像,从古貌古心的庭院到时尚的镂空门帘,影片中的布景和道具无不体现着北平的韵味与华洋结合的时代气息。而这些道具亦所费不赀,仅“张氏门庭”就用去杉木条1500根,三夹板2000张。

在演员阵容方面,金山聘邀了昆仑公司的三位演员:吴茵(饰王妈)、 蓝马(饰二哥)和李浣青(饰表妹)。吴茵彼时早已在中国银幕上闻名遐迩,而之前在上海话剧界响当当的蓝马也因《天堂春梦》和《万家火》在电影界迅速得到认可。金山还从文华公司借来了刚参演完《小城之春》的新人韦伟和石羽,同时,又邀请了当时上海剧坛知名的两位话剧演员凌琯如和路曦。

至此,在金山的奔波筹措之下,电影《大团圆》剧组终于组建完成,既汇聚了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电影艺术家,也吸纳了众多功底扎实、艺术感觉敏锐、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俊其广告语“集影坛新军,振国片雄风”“国产电影的霹雳”更是昭示了金山和清华公司的艺术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浮世悲欢一家人,河山摇坠难团圆

电影《大团圆》时隔数十载仍能够沁人心脾,引人省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黄宗江凝练而精准、厚重而幽默的剧作。正如电影《大团圆》的一句广告语所言,“用含泪带笑的笔触,写悲欢离合的故事,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演雅俗共赏的电影”。

抗战胜利后,黄宗江即开始构思剧本《大团圆》,希望反映“大时代中的小儿女”。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剧本终于在1947年春孕育完成,并渐为人知。

电影《大团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平羊毛胡同住着张老太太一家人,“七七事变”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二姐(韦伟饰和男友杨斌(卫禹平饰)开始从事地下抗日工作,满脑子“浪漫主义”的三哥(孙道临饰在后者感召下去内地参加抗日工作。为了安全,二姐瞒着母亲把四弟和小妹送到内地读书。表面散淡不羁的二哥(蓝马饰暗中替二姐传递着抗日情报,在被敌人发现后,二人双双离去。作为长子的大哥(石羽饰本是中学老师,为了生计他和郎舅(程述尧饰开了一家寄售商店)。好不容易捱到抗战胜利,儿女们陆续归来,一家人总算团圆。然而合家重聚的喜悦未及品味,内战爆发,日子愈发艰难,张老太太被迫卖掉了抗战时都没舍得卖的房子,二姐小妹和四弟则又离开母亲,去追求“新”的生活,张家不知何时才能团圆.....

视听造型觅新意,主客限制存缺憾

电影《大团圆》是丁力导演的处女作,在影片公映之前,丁力并不十分自信。然而,该片毕竟拥有话剧演出的成功经验,又汇集了如此众多的杰出艺术工作者,加之金山的监督,丁力出手不凡,整部影片构思巧妙,活泼明快,张弛有度,充分发挥了电影媒介的表现力,娱乐性与艺术性有机融合,不愧为“文艺巨片”。

丁力与冯四知通力合作,在摄影与场面调度上达到了很高的默契,尤其体现在深焦摄影和运动镜头配合演员精准的走位方面。本片很少出现单独展现环境的镜头,而是采用深焦距镜头将人物与环境并置,在使影片剧情更加紧凑的同时,还将人物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与爱好。片中大姐是个较为庸俗的女子,影片开始时正处于恋爱之中。大嫂到她房间说话,导演有意安排两人透过镜子进行交流,中间大姐还从一面镜子前换到另一面镜子前,通过这样一组景深镜头生动地反映了大姐爱美的性格和热恋之中的心理状态。

片中大哥年轻时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但在父亲死后变得实际,开始学习金融,最终在中学里做了一名英文教师。在自家房间大哥向妻子诉说心中苦闷时,镜头起幅的背景是西洋油画、石膏像、小提琴和鲜花,摄影机随着大哥的走动横摇,落幅背景处是一副中国山水画。大哥心中的梦想与现实,西洋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纠结痛楚得到了准确的呈现。

时乖命蹇求生存,左右为难仍湮没

《大团圆》在当时的国产片中“独标高格”,但因为当时国内局势复杂,上海电影市场亦受牵连,上映后反响平平。此后,国内政治局势变幻莫测,《大团圆》亦很少被人提及,留存至今已属万幸。

作为清华公司的开业大戏,《大团圆》不但在摄制上所费不菲,在发行宣传上,金山也花费了心思和资金。据当时《电影周报》报道,《大团圆》“宣传锦囊妙计很多”,其中一项就是赠送火柴。金山与台湾- -家火柴制造商合作,定制了7万多盒表面印有“《大团圆》图案”的火柴,并在上海各电影院和公共场所进行赠送。在公映前,清华还借某私人花园,举办“游园会”招待有关各界,并做试映。

清华公司于1948年11月16日影片,上映前两周已开始在《申报》上做广告,其广告语为“集影坛新军,振国片雄风”“国产电影的霹雳”“从一个家庭反映整个世界,由如许人物归纳当今潮流”。《大团圆》于12月1日在上海著名的首轮影院“大光明”和“金门”正式.上映。然而,自12月11日起,本片便在以上两个影院下线,之后陆续在“国际”“光华”“山西”“蓬莱”“荣金’等影院上映。1949 年1月17日之后,《大团圆》的广告便从《申报》上消失。

上映十日便在首轮影院下线,对于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的影片着实让人扼腕叹息,然而联系当时上海的电影市场和国内局势,此种情形的出现实属必然。其时,民营电影制片厂于国民党官方电影机构和好莱坞电影的夹缝中艰难发展,“昆仑”和“文华”是民营公司中的翘楚,与其相比,清华既稚嫩,也资质平平。

加之,影片上映之时,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激战正酣,通货膨胀严重,人心惶惶,自然无暇顾及一部“艺术片”。当时的杂志《影剧天地》中一篇文章曾提到“《大团圆》公演之际,适逢上海人忙着逃难之时,片子虽好,然而缺乏人欣赏,“金门”的营业甚为惨落,而“大光明”也平平而已,《大团圆》亏本已是无法挽救”。

结语

拍摄完《大团圆》后,清华影业公司还相继拍摄了《群魔》《飞红巾》等影片,新中国成立后仍然有影片问世,直至公私合营。

《大团圆》是清华首片,也堪称其翘楚。本片以历史大潮”下一个普通家庭作为透镜,咀嚼人世的温暖与苍凉,映射时代的恢弘与诡谲,于凡人俗事之中动人心魄。其细腻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手法、丰富的社会内容,致使其今日,无论于电影的角度,还是历史的角度,仍能撩人情思,发人深省,也理应跨入“经典”之列。

两部“这个男人来自地球”“12怒汉”十年来每年都会看一次

上一篇:初三怎么端正态度
下一篇:怎么样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