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风俗清明节(家乡的风俗清
0 2022-03-25
家乡的习俗很多,随着年龄增大,思乡情浓,越发觉得家乡的好。包括风土人情。
家乡,地处胶东。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从年头排到年尾,习俗众多。过年前,要做好多准备工作。蒸年糕,蒸大枣饽饽,置办各种年货(烟酒糖茶、瓜子花生、香纸鞭炮、新衣),扫灰,写牌位。大年三十那天,请神,摆供养,封门对。重头戏是包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调面、剁菜、和馅、捏节、擀皮、包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天色将晚,一拨人忙活着煮饺子、上饭食,一拨人张罗着放鞭炮。那时候,条件难以想象的艰苦,但过年的那份喜庆劲儿似乎能冲淡一切……
凌晨五点,一大家子倾巢而出,走街串巷拜年。初二送神。初三至十五,是走动亲戚的时段,那时候家家日子都不宽裕,走亲戚(老家称“出门”)的标配是一斤白干一斤桃酥,后来慢慢有了果酒,有了蛋糕等新奇玩意儿。一时间,迎来送往,好不热闹。正月里,最后一个小高潮是十五。大人给小孩子扎制纸灯笼,刻制萝卜灯,四处走,四处照,回忆起来,充满童真童趣。
出了正月,阴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老家那边要炒豆子吃,发音为“炒料豆”,也是这天起,可以剃头理发了。
接下去就是寒食节,吃鸡蛋,上坟扫墓,老家人说,给老爹老母换春装。
然后不多久就是端午。包粽子。有大黄米的,有糯米的。与南方精致小粽子比,色香味没法比,就一样,个头大。
一年里比较大型的,要数中秋节。那时候基本收完秋庄稼,忙得很,累得很。农村就是炒俩菜,喝盅酒,吃月饼,也算犒劳犒劳自己。月饼有五仁的、枣泥的、豆沙的,有时还有椰蓉的。那时肚子里油水少之又少,所以感觉最是人间美味,吃了还想吃。可惜,只能做到人均一两个,就算不错了。
至于婚丧嫁娶的习俗,家乡也有不少讲究。但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约定俗成的,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随礼太重太频繁,动不动就接到通知,你说是去呢,还是不去呢?两难选择,为了“面子”,去吧,但是心里抵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