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为什么要略写战争过程(巾帼英雄是什么意思)

admin 2022-03-24 23:52:25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双璧”。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双璧”是指民间乐府诗歌而言的,并不包括文人主动自发的创作。

《木兰诗》在乐府中的地位,属于民间叙事诗

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有泾渭分明的两部分:

其一是属于南方抒情为主的文人乐府,用辞雅致,情感细腻,以描写情爱为主,比如著名的《西洲曲》,其中名句为: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其二是属于北方叙事为主的民间乐府,用辞质朴,行文简练,以讲述情节为主,比如《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等。

《木兰诗》作为“乐府双璧”,其实只是代表着北方民间乐府的最高成就之一,属于民间派系。

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谈,抛开乐府的民间或者文人取向,从叙事诗的角度来说《木兰诗》,能发现这些诗歌的另一种特色。

叙事诗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过程,《诗经》时代往往是一句、两句的片段化叙事,诗人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到了楚辞时期才有了完整的叙事诗。

直到汉代蔡文姬《五言悲愤诗》的出现,才真正让人们看到一个形式工整的叙事诗是什么样子: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这是蔡文姬汉末时期沦落匈奴生下子嗣,即将返回中原不得不与其子分离时的场景。抛开故事内容不谈,其给人的阅读感受已经和唐朝时期杜甫等人的叙事诗非常接近了。

而《木兰诗》的形式和这样的诗歌同样很贴近,只不过用语稍显民间化,其中偶尔会出现一些违和感。

我们来看这一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是其中对于木兰从军之后战争的描写,十年战火被压缩在前四句之中。

不说这种技巧是不是民间文学能达到的,单说其用辞、结构等方面的特色就有非常浓厚的文人色彩,这与这首诗中的其他语句对比非常鲜明。

这就说明,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著名的民间叙事乐府诗歌,其实不仅仅来自于民间。故事的主体是民间传说,但语句其实是经过了文人的润色。

《木兰诗》的故事主题,在于传奇而不是忠义

《木兰诗》经过文人的润色之后,其结构布局对于主题来说有了更鲜明的倾向性。

那就是表述的是木兰故事的传奇性,而不是为了国家、民族而征战。

试想,从军打仗自古便是男儿,那么当一个女子装扮成男人替父从军,是不是显得非常具有传奇性?

这才是符合民间故事的调性,要以传奇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才能引起普通人的兴趣。

那么,既然有了替父从军的主题,那么就要讲述木兰的经历,家人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木兰如何奔赴战场?战争结束之后木兰是否还活着?活着的木兰又有着什么样的结局?

这些才是人们真正关注的焦点所在。

那么,如果在这首诗中详细描写战争,那么为了吸引观众,必须要写得精彩跌宕,必然会有着惊险万分的描绘,这无疑会冲淡故事的传奇性。

人们对于木兰从军这一件事情的关注,转而变为了对于战争场面的热忱,岂不是跑题了吗?前面所做的铺垫以及后续的故事,就会以战争部分为分界点,明显断成了三节。

这才是对叙事诗整体性的破坏。

所以,战争十年仅仅用六句话一带而过,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凯旋而归的木兰命运如何,这样的故事才更为顺畅,也更为符合阅读的习惯和心理。

要知道,古代所有的诗歌,尤其是叙事诗,都是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并不是像今天很多人所说的那样,写给自己看。

古代的文人诗歌是向社会表达自身的“情志”,所以自然需要读者来共鸣;而叙事诗本身就是以故事的形式来达到传播的目的,自然需要读者的理解。

所以,分析这样的叙事诗歌,尤为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待整首作品,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也是作者的考量。

《木兰诗》故事的衍生,背景在隋唐时期

《木兰诗》讲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结局仅仅在于其凯旋归来。

但这种故事的传奇性又非常得高,深受民间欢迎,以此为题材的衍生作品也非常多,最为著名的就是《隋唐演义》当中为其改编、续写的故事。

《木兰诗》的风格很像唐诗,在隋唐之际被人润色的可能性非常高,所以时代的背景也带有浓厚的唐朝色彩。

《隋唐演义》中,花木兰还是和诗中一样,属于少数民族的部队,但并不是打了胜仗凯旋,而是做了俘虏。

恰恰俘虏了她的军队是一支全由女子组成的部队,她也因此而得以活命。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逻辑推测,就像诗中所言:

同行十二载,不知木兰是女郎。

那么,花木兰的相貌以中国的自然审美来说,作为女性自然是极为丑陋的。

但是花木兰有一个妹妹,叫做花又兰,却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后来嫁给了罗成,所以花木兰又成为了一个和主角势力同一阵营的角色。

这样安排无非是因为花木兰在民间的形象是正面的,一位女子如此勇敢、善良、孝顺,如果还要变成隋唐英雄们的对立面,那这些英雄就不够英雄了。

而对于花木兰的结局,有说其嫁给了当时的可汗,有说她因为不想嫁给可汗而自杀的,不一而足,反正是故事的一个分支,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但是,从这一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民间是有着非常高的影响力的,并且这是一位正面形象,在故事素材的处理上明显需要考虑民间的接受心理。

所以,不论是《木兰诗》还是小说演义里,对于花木兰参与的战争都是略写的,不让带有高关注度的战争描写抢了“木兰”的风头。

这样才会使得故事的主题更为鲜明,不至于喧宾夺主。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巾帼英雄

上一篇:男生怎样向女生表白(女生怎样委婉的向男生告白)
下一篇:寓意深刻的小故事(4个很有深意的哲理故事较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