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左为大还是右为大(左为 右为命门)

2022-02-28 19:48:41

左右孰大

中国自从《周礼》出现后,礼制习俗观念开始加强,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在各种礼仪活动中,严格区分尊卑高下,这样就必须弄清楚左右到底那个更大。

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北半球,如果不受局部地形影响,所有的建筑基本上背北朝南,这样盖建筑有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便于采光,第二个是中国的地势北高南低,更容易居高临下。因此,古代的宫殿差不多全是正南正北而建,一律是面南背北。因此,受臣子朝拜之时,君主都要背北朝南居中而坐。对于君主而言,左为东,右为西,官位高者在东,卑者在西,则尊左贱右,反之则尊右贱左。

通过考察史籍,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关于左右尊卑一事,时而左时而右,显得非常不固定。夏商周时,朝官以左为尊;宴饮、凶事、兵事以右为尊。战国时朝基本与周一脉相承,在官中尊左,而在军中则尊右。《史记·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每。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魏公子去请侯生,将马车左位留出来,等待侯生坐,是表达了对侯生的尊重,说明战国年代的礼节主右客左,左为贵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句:“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于是便有了“颇不悦,欲辱之”的事。实际上廉颇不悦是因为蔺相如因为有功,不断升官,位置已经在他的右边,比他官大了,在那个战争年代,武将非常受重视,廉颇官职却居文官之下,所以觉得不高兴。

到了汉代,则以右为尊。《汉书·周昌传》中“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左迁的意思就是受到了降职处分,显然以右为大,反过来讲,升官就是右移。汉魏以后则又称世家大族为“右姓”,如《后汉书·郭伋传》云:“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这也显示出右的尊贵性。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在桃园三结义一节中,三位人物的排列次序为刘备站在中间,从刘备的视角来说,关羽站在刘备左边,张飞站在刘备的右边。如果严格按照汉代礼制考察,那么这种站法就是一种非常明显的错误。

到了六朝朝时期,又出现了变化,官尊左,宴饮尊右。自唐以后,除了元代尊右以外,唐宋明清基本上全部尊左。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前有一个小序文,开始两句是“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唐代虽然以左为尊,而此题中“左迁”指贬谪,是沿用了汉代的习惯语。同样的道理,有一句成语“无出其右”,出自《汉书·田叔传》,里面讲到“上尽召见,与语,汉延臣无能出其右者。”成语的意思是右边为上位,没有人能到右边,也就是没有人能胜过或超过他们,即便是在以左为尊的朝代,也用无出其右这样的成语。元朝对于中原儒家思想怀抵制情绪,往往反其道行之,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到了今天,在我们的日常习惯中,一般讲究男左女右,中国历来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很显然是左比右大。相学上也是男看左手,女看右手,从这点看,应该是左为上位。从一些重要场合,也不难看出,是以左为尊,右为卑。而在西方国家则相对固定,一把手站在中间,二把手站在一把手的左边,三把手则站在右边。

按理说一个左右孰大的简单问题,为什么时而忽左,时而忽右?有时还跟时代、地域以及使用范围发生关系,与之相变化。要考察这个问题,必须要结合朝代的更替来追根溯源。自从战国时思想家邹衍排出五行顺序后,在朝代更替之时,往往以相生相克来确定本朝的礼制、秩序,甚至是颜色。而且还要配合儒释道等价值观念,来确定本朝的思想体系,

《道德经》中“君子居则贵左,是乐杀人。兵者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处。”意思就是“君子平时以左为贵,用兵的时候以右为贵……吉庆的事情以左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为上。”这也是诸多朝代以左为贵,而武将以右为贵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唐朝,把姓李的老子作为自己的祖先,肯定要听祖宗的话,就严格执行《道德经》的教诲。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讲究位置的尊卑,圆桌会议就是关于位次之争的产物。十五世纪,英国国王亚瑟在与他的骑士们共商国事时,为了不排大小和尊卑,大家围坐在一张圆形的桌子周围,骑士和君主之间不排位次,很好地解决了不必要的争论,圆桌会议由此得名。这也成为了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形式的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形式被国际会议广泛采用。直到今天“圆桌会议”已成为平等交流、意见开放的代名词,也是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一种重要的协商和讨论形式。


文-左为大,武-右为大

上一篇:冷串串的做法及配方(冷锅串串的做法和配方)
下一篇:皮皮虾的做法有哪几种(皮皮虾的简单做法又好吃又简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