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临出什么事了吗(翟天临最近消
0 2022-03-24
【寒柏陇卧子/答文】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两句出自李白《侠客行》中的句子,并不完全代表是李白的平生之志;这只是李白热烈赞美并无限仰慕侯嬴、朱亥这两位战国时期魏国的侠士,在国家危难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在功成之后又能不居功,不贪恋名禄的豪侠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呢?那就要从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时间、背景,李白本身豪放侠义的思想性格及《侠客行》中所指人物朱亥、侯嬴帮助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谈起,才能更好的理解李白这两句诗的含意。
李白《侠客行》的创作背景和故事· 李白生平第一次的漫游
在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左右,李白大约二十岁以后的几年中,他先是游历了蜀地不少的名胜古迹;后来出了三峡,漫游了祖国的东南部地区。怀着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感情,他一路从湖北、湖南出发,南游洞庭湖,北登苍梧山;又从汉口顺长江东下,上庐山、下金陵(今江苏南京),直到东南沿海的吴郡和会稽郡(今江苏苏州和浙江绍兴一带)。这是李白生平第一次漫游的大致游踪。
· 李白游历过程中的主要社会活动:求仙访道和结交豪雄
在这段时间的漫游中,李白广泛的进行社会活动,去同各式各样的人物交游,给自己建立社会声誉,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创造条件。在这段时间,李白除了四处游历和创作,主要的社会活动内容是求仙访道和结交豪雄。
⑴ 求仙访道,本来是和游览山水不可分的,李白有诗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就说明了这一点。而在唐代,寻仙访道也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活动还含有政治的动机,李白的求仙访道活动也有着同样的动机。因为此篇内容是要解释及回答李白在《侠客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那主要是和他结交豪雄、侠士相关,对李白求仙访道内容就不展开了。
⑵ 结交豪雄,也是李白这段时间社交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道“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结发”,就是二十岁的意思;所谓“豪雄”,指的就是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所说的“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的游侠人物。
虽然对于游侠人物及其所谓的侠义行为应当怎样评价,大家见仁见智。但在唐代,那些能够抗暴扶弱、救助人于危困、不惜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受到社会普遍的尊敬也是事实。李白与豪侠交往,一方面是敬仰佩服,另一方面同样有借此建立社会声誉的目的,而且行侠仗义、豪放不羁也是李白思想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唐代刘全白在《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中说李白“少任侠,不事产业,名动京师”;魏颢《李翰林集序》里也说李白“少任侠”,还说他因仗义救人而亲手杀过人。(注:“任侠”就是指行侠仗义的行为)
李白后来在扬州写的《留别广陵诸公》一诗中曾回忆自己年轻时期这段时间的生活,说:“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指豪侠)。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指宝剑)。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 从他的自述中,我们还真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诗人,风度翩翩身骑骏马、腰横宝剑,气质昂然出入于通都大邑、闹市城郭的情景。
⑶ 体现李白豪爽、侠义性格的两件事
在这段漫游时间里,李白还有两件事情,都是他侠义性格的具体表现。
一件是李白出蜀那年南游洞庭湖的时候,和他一起出蜀结伴远游的友人吴指南死了。李白非常重情重意,很是伤心,他曾“炎日伏尸,泣尽继之以血”,像亲兄弟一样为朋友料理后事,把遗体葬在洞庭湖边。几年后,李白又专程来到湖边,起出友人的尸骸,剔除残留的筋肉,背着尸骨徒步几百里,最后移葬在鄂城(今湖北武昌)之东友人的家乡。
另一件是李白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散金三十余万,都用来周济一些“落魄公子”;大概都是些在仕途上不得意,流落异地、生活窘困,有些文化的人。李白对这类行为曾经是颇为自豪的,说它是“存交重义”、“轻财好施”。
· 歌颂侠士的诗 《侠客行》和背后的故事
虽然在几年之后,李白渐渐认识到这些都不过是“小节”;但他侠义豪爽的性格和建功立业的思想已结合起来,成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在这些诗中,李白热烈赞美并表示无限景慕的主要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为反抗强暴势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在功成之后又能不居功、不贪恋爵禄名利的豪侠之士。如这首《侠客行》就是李白在这段时间,借乐府律格为赞颂侯嬴、朱亥两位侠义人物所写的: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全诗开头四句是说古代侠客的形象,从服装、兵器、坐骑方面来刻画;第二段四句描写了侠客高超的武功和功成之后淡泊名利的行为;第三段四句讲了信陵君同侯嬴、朱亥“窃符救赵”的故事,并歌颂侠义之士;最后四句表达了对侠客的景仰和侠义行为的向往,以及自己的豪情卜壮志和远大抱负。
· “窃符救赵”的故事
这是《史记·信陵君列传》中的主要部分,信陵君魏无忌,是魏国国君安厘王不同母亲的弟弟,因为他的封邑(就是收取租税俸禄的地区)在信陵,所以叫信陵君。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以“养士”著称的“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人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和楚国的春申君。信陵君十分看重爱惜人才,家里经常有门客三千人,在当时名气很大。
这个故事中另外两个重要人物,一个叫侯生、名嬴,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是看守魏国国都大梁城东门的小官;一个叫朱亥,在一大梁城市场上做屠夫,是侯嬴的朋友。他俩虽然不是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却一再亲自拜访他们,对他们特别尊重。
后来秦国包围攻打赵国国都,信陵君知道救赵国也就是保全魏国,六国只有互相联合才能抵御秦国的侵略,便决定救赵国。候嬴和朱亥帮助信陵君盗出了魏王调兵的“兵符”,信陵君夺得兵权后,挑选了八万精兵直奔赵国国都邯郸,与赵国国君平原君里应外合,最终解了邯郸之围。
——结语李白一生一方面积极追求为世所用,有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一方面又热切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从很早便形成了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
但不可否认的是,李生豪爽仗义的性格,向往侠义的生活,对于豪侠之士的推崇和景仰贯穿始终。李白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生活,首先是为国家建功立业,然后去隐居和求仙学道。如果加以概括,那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源出道家思想的“功成身退”,实际上也与这两句诗所反映出的意境不谋而合。
参考资料:《旧唐书·李白传》、《李白诗文系年》、《史记·信陵君列传》。
另: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及书法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侠客行里的诗句,形客侠客做事果敢低调,不张扬。从诗人李白的大部分诗作来看,李白不是一个低调的人,相反是相当高调的,例句很多,不一一列举。所以此句非李白的平生之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