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经典名言名句(曾国藩名言名
1 2022-03-25
《曾国藩家书》前后收录了千余封书信,包括了读书、为学、为官、治军、治家、修身等诸多内容,是曾国藩一生在困境中越挫越勇,不断修炼成就个人理想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后人研读和学习的宝贵史料。
读罢《曾国藩家书》,令我对这位备受争议的晚清第一名臣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学术造诣、识人之术和道德修养令人叹服,给诸兄弟、儿子的家书中情真意切,用心良多。其中在“读书、为学”篇章中,其对读书的见解令我印象深刻,从中学习并总结出五点方法:
1.读书不二,贵在“专”和“耐”
所谓“专”也就是读书当以恒定为上,泛读百篇不如精读一篇,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可随意更换他书,以至于今日读史,明日读经,没有放向。同时,读此书时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比如读韩愈的诗集,便专注于此,切勿见异思迁。
所谓“耐”个人理解为好读书,更求甚解。读书人须认真推敲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内涵,正如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到的“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耐”字诀使我想起了自己喜读的《围城》。初读时,仅仅认为方鸿渐是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赵辛楣则是个自以为是的纨绔子弟,至于作者借方鸿渐之口说的那些精言妙语只觉好笑而已;再读时,发现方鸿渐之悲剧有时代的局限,也有其自身的原因,一个不知心中所想、所要,只为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活着的小角色;到第四次再读时,恍然悟到方鸿渐的恋爱、职业、人生围城实则为生活中每个人必过之关,而无论无论城内还是城外之人,最可怕的不是婚姻之城、事业之城,而是自我之城,若不突破自我,将永远生活在困局和迷茫中。
有人说“儿时读的诗,长大后才懂”我想读经典著作也是如此,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沉淀对同一书籍的理解也将不一。
2.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再给到诸弟的书信里,曾国藩提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人有了志气,才会不甘平庸,有了见识才会明白学海无涯,同样有了恒心才会专心致志,不会半途而废。
记得一次外训班上,一位伙伴谈到来年计划时表示“新年将读五十本书,并发到朋友圈里希望大家监督”,对此方法,个人并不认同,认为读书为个人之事靠他人监督为之并非良策,且自己之事本人若不负责,他人难以关注。故计划了读书数量,不如细分到管理类、文史类、兴趣类、其它,每月每周所读之书,将目标量化,才有完成的可能性。
正如曾国藩说的自己每日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余偶谈一则,每日三件事从未间断且终身行之,以此日积月累学问大成。他所留的日记、家书正是日常积累的结果。
3.读书应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给儿子纪泽的信中,他认为儿子对“四书”理解浅显的根由在于不能“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告知他若要读懂读透,“虚心”“涵泳”之法必不可少。
虚心涵泳,即面对新事物、新知识或与个人见解不同的观点时,避免以先入为主的观念轻下段论,而是抱着和而不同虚心学习的态度理解对方为何如此说,反复体会其表达的真意,善于倾听,不必固执己见。对此点,个人感受颇深,自己在选书时常常以书中作者表达观点是否与己一致为出发点来选,对那些不同见解的书籍往往弃之一处,如今想来确实错过许多好书,也错过了接受新观点的机会。
切己体察是讲读书时记得联系自身经历,去认真推敲、体会观察,以便透彻理解中心思想,只有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才算将书读到深处。
4.读书,不必则时,不必择地
人常说:“学习一定要有好的环境,要心静、要安静”就像学生一定要在学校、图书馆读书,在闹市读必会心不在焉。而从曾国藩的家书我看到他读书的时间、地点从未刻意要求,哪怕行军当中也会看书数十页,不是有空看半页,无闲暇时间便作罢。
读书不择时间地点是适合现代上班族的方法,行色匆匆,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成了更多人的选择,在乘地铁、等公交时常看到有人在看书,我想眼下知识类的客户端广受欢迎也是这一原因吧。
5.读书要眼到、心到、手到
《曾文正公全集》中一篇《识人要式》,曾国藩了影响后世的“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他认为应有冲劲儿干劲儿,更应注重实干,并非毫无生气,空话连篇。其实识人如此,他在阅读时也是如此,读书强调勤记笔记,多加思考,认真体会书中意。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说钱钟书先生过目不忘,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实则是其常写笔记的结果,有时做笔记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一本书的时间,他所留日记、笔记、札记以及读书心得数量惊人。曾国藩喜读书,善做笔记,更强调作文,要求读写缺一不可,读书既过目又过心,同时过手,求专求通,才会学有所成。
以上为个人阅读《曾国藩家书》后学到的五点读书之法。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两套,其中之一便是《曾国藩家书》”其内容广泛,潜入深处,值得研读学习。
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