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苏轼有怎样的关系(白居易
0 2022-03-25
隋炀帝和唐太宗
隋炀帝杨广,可说是历史上“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典型案例,在他实现政治生涯的最后目标征伐高句丽之前,他的功绩堪比千古明君。如果隋炀帝不征高句丽,再花点时间改一改史书,那就是另一个唐太宗,可惜隋朝还是亡了。唐太宗李世民,早年是英明神武的化身,但晚年也趋于穷奢极欲,如果他再多活个十来年,拖垮大唐不至于,但对唐朝必形成严重伤害,当然,他最为人诟病的,还是玄武门事变为求登基六亲不认之举。
这两位帝王,俱皆才华横溢,是政治才能极为出众的人物。杨广所以为暴君,李世民能成就千古之名,因为他们都是帝王,尽管史书记下了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处世,但真正为历史和百姓谨记的,还是他们为一国之君的功过。
历史对一朝帝王的衡量,端是成败论英雄。隋炀帝、唐太宗二人,其实都可说是杀人盈野的刽子手,但隋因炀帝的决策败亡,唐因太宗的治理而兴贞观之盛世,所以杨广被人们钉在耻辱柱上,谓之昏君,而李世民得后人设祠以纪念,号之“千古一帝”。常言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如这二人般砍杀兄弟还是耸人听闻,理智地从人道主义上来讲,二人是一丘之貉,但历史是不讲人品的。
隋炀帝于今天最重要的功绩,当属其开通大运河,他虽非首挖,更因为大运河工程搞得隋朝很是狼狈,却是建千古之功,运河在通商、文化交流、交通运输、南北交融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难以估量。其次,便是营建雄城洛阳,均衡四方,消弭战祸,《营建东都诏》“控以三河,固以四塞”,这决非阿房宫那种享乐工程,他是有有意识地巩固家国。
隋炀帝为人最被诟病的污点,是他施计夺嫡、巡幸天下,为政上最大的败笔,在于三征高丽。杨广在独孤伽罗的压力下,做戏二十余年才得了储位扳倒太子杨勇,巡幸天下劳民伤财,开运河役使妇人民怨四起,终致三征高丽而引天下反隋。
唐太宗呢?他可说是高祖李渊的有力臂助,但以玄武门事变夺位,终让人难以信服。但他早年为政,让人挑不出毛病,《资治通鉴》记载的贞观盛世,“天下大稔,流散者闲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者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经于道路焉”。
杨广和李世民是实在亲戚,唐太宗作为隋炀帝的子侄辈,其才能未见得胜过杨广。当年杨坚横空出世,以北周基业一举平定近四百年来动乱统一天下,他考察二十多年的继承人当然不会是庸才。但李世民有一点杨广远远不及,他网罗了一大批政治人才在身边,还从谏如流。“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亦不以为忤”,有魏征、王珪、禇遂良等一大票名臣跟在身边,何愁天下不大治?
隋炀帝还有另一点处于绝对的劣势,他在前,李世民在后。若说魏征写《隋书》、李延寿写《北史》之际不黑杨广一把,恐怕连李世民都不相信。
杨广与李世民相比。
看杨广的政策表现,能力不次,眼光不次,手段不次,差的是性格。看杨广一生做的事,文治武功相比与中国历代皇帝,摸着良心说,他绝对能排上前15。抛去性格,他能与李世民相提并论。开凿大运河,迁都改郡,三征高丽,亲征吐鲁番。他的决定,哪一件没在后世应验?他好大喜功,他乱用民力,再加上土地吞并问题严重,造就了国灭。
李世民,他的性格与杨广很像,但他比杨广有耐心,比杨广能容人。因此也造就了大唐的开放与辉煌。虽然上位手段不正,但他的功绩足够洗刷他的罪孽了,千古一帝,当之无愧。眼界比李建成远,早就意识到五姓七望的危害与土地兼并问题,虽然为能有效解决,但给予了很大的限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