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与秦朝的灭亡

admin 2022-03-24 21:20:31

最早期的法家思想,在肯定“法治”同时并不排斥“德治”。

战国时期伴随着兼并战争的发展,为求富国强兵,法家废除了“德治”原则。这一时期的法家思想是具有国家主义色彩的,商鞅变法便是其中佼佼者,并带动秦国强大。

秦帝国建立后,法家思想由“法治”转向了“术治”,产生了绝对的君主专制理论,秦二世而亡与之有很大关系。

因此说,秦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刘劭《人物志》说:“建法立制, 富国强人, 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秦国第一次成为与中原各国相抗衡的大国是在秦穆公时期,此前乃西部边陲的小国。但此后的二百六十余年,秦国国力衰弱,内外交困。秦孝公即位,商鞅变法一转局势,跃居第一强国。

战国中期“大国务战, 小国务守”,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够赢得兼并战争,救国图强便是商鞅变法应运而生的主要思想。事实上,变法运动还有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改革、乐毅改革等等,只是商鞅变法更加彻底,效果也最好。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以法治国,规范国家社会活动;废除井田制, 实行税收制;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废除贵族世袭制, 实行军功爵制等等,皆是旨在富国强兵的全面而彻底的革新。

《战国策》说:“商君治秦, 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 法及太子, 黥劓其傅。期年之后, 道不拾遗, 民不妄取, 兵戈大强, 诸侯畏惧。”《战国策》又说:“商君为孝公平权衡, 正度量, 调轻重, 决裂阡陌, 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 兵休而国富, 故秦无敌于天下, 立威诸侯。”

虽然此后商鞅遭车裂,但法家思想依旧指导秦国强盛。

秦始皇得以统一天下,除了“奋六世之余烈”外,应归功于法家思想对秦国的贡献。但成也法家,败也法家,秦帝国二世而亡短短十五年即灭亡。这一时期的法家思想由“法治”转向了“术治”,建立了绝对的君主专制理论,去天下人之私以满足君主一人之欲导致了皇帝肆无忌惮,民不聊生。

韩非说:“尧为人君而君其臣, 舜为人臣而臣其君, 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 而天下誉之, 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也。” 韩非是这一时期的法家代表,他认为任何形式下臣子都应该顺从于君王,即使是十恶不赦的暴君,形成了绝对服从绝对效忠的君臣观念。

此后,李斯“督责之术”也说:“……若此则为督责之诚, 则臣无邪, 臣无邪则天下安, 天下安则主严尊, 主严尊则督责必, 督责必则所求得, 所求得则国家富, 国家富则君乐丰。” 所有的前提,都是以君为本。

秦帝国建立后依旧采用法家重刑思想,且因一统导致心态的骄横也进一步加剧了穷奢极欲观念。因此秦帝国出现了“刑者相半于道, 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大规模军队民役被调去北筑长城、南征南越,“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 乃分作阿房宫, 或作丽山。” 秦二世也说“彼贤人之有天下也, 专用天下适己而已矣。”

二世而亡是有缘故的,根源便是“私天下”观念的形成,而这是法家“以君为本”思想的必然结果。

结语:秦成也法家,败也法家。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国强兵,为一统集聚了雄厚实力;“以君为本”的绝对君主专制思想又导致了皇权的失衡,导致穷奢极欲败坏国本。

不对!秦成于法家,但败的原因不能归因于法家,更不是法家协秦所创制度的失败。其灭亡的主因是不注重休养生息,徭役及税赋过重、民心不固、忽略内部又被遗族所乘所至。相反,从历史的长期效用的大角度看法家是成功的,亡故的只是赢姓政权。汉承秦制,其後续两千多年只不过是换姓不換制、更权不更法(都是维护和延续的秦创郡县制及统一皇权的根本大法),特别郡县制并引为国际效法。虽经後称的“独尊”儒术,不仅其制度没变且法家仍为实用。各思想派别倒是融合、依附在这个大一统的制度上变化、延续的!

上一篇:登泰山记写登上泰山山顶感受的(泰山南天门索道下山多少钱)
下一篇:水浒传写的什么故事(水浒传主要讲了什么故事20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