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宰相晏子(齐国名相晏婴)
1 2022-03-25
《大秦赋》正在热播,在李斯出场不久,秦王嬴政准备驱逐异客的时候,出现了李斯上秦王赢政《谏逐客书》的剧情,下面就来说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谏逐客书》,是中国最早反对地域歧视的人才论著,是李斯写于秦王嬴政十年(前237年)的传世之作。
我们在《大秦赋》中看到,秦王赢政十年,韩国人郑国来到秦国,劝秦大兴水利工程,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使其不能攻打韩国。此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认为从六国来秦的人都是间谍,劝秦王下逐客令。当时的李斯,亦在被逐之列。为了反对地域人才歧视的观念和做法,李斯写下此文。在先秦文章中,不乏有关人才的论述,尤其是《战国策》《过秦论》等,不少篇章有意无意、直接间接地讲到了“士”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专门论述得士者得天下,坚决反对地域歧视的人才论著,首推《谏逐客书》。
秦王逐客,李斯亦在其中,但此文完全抛开了个人之去留,全以秦之得失立论。文章尖锐地批评了秦王嬴政在用人政策上“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错误作法,指出要想吞并诸侯统一海内,就必须广招人才。作者先以史实为证,列举先朝秦缪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重用客卿,使秦国由弱到强的历史事实,说明外来客卿对秦国成就帝业起着重大作用;再以现实生活为例,指出秦王在日常生活中享用的珍宝玩好、乐舞美人并不仅限于秦国所产事实,批评他这种矛盾做法是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才,不是一个有志于统一天下的君主所应采取的态度;最后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为喻,说明只有广招人才,才能使国富兵强、无敌于天下的道理,批评秦王逐客却士无异于自毁长城、资助敌人,必然会使秦国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篇文章作为作者身处被驱逐的逆境下所写的一封上奏书,开门见山提出“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一中心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论证异国之客对秦国发展所起作用的重要性,秦王在生活中享用异国之物而在用人上却排斥异国之客的荒谬,以及逐客对敌国之利和对秦国之弊,以此打动秦王热衷于功利之心。在议论中作者还运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如广为罗列秦国四君所用客卿为秦国立下的功绩,以及秦王政平日享用的珠宝玩好乐舞美人等,都显得辞采繁复,洋洋洒洒,颇有气势和文采。秦王赢政看过这篇文章后,深为李斯的见解折服,改变了逐客的想法,也为日后重用李斯埋下了伏笔。
李斯之所以冒死直谏写下这篇文章,一方面说明他有这方面的远见卓识,洞悉秦国四君使用异国人才取得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也是被逐之客,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的绝地反击之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李斯渴望在秦国建功立业,他已清晰地看到,在七个诸候国当中,也只有秦国具备他成功逆袭的条件,他必须用这篇文章赌上一次命运,若成功了他可青史留名,被逐走了,他可能回到上蔡去,或再找他的老师去。
李斯写下这篇传颂千古的名作,从李斯为人的道德角度看,尤其是日后他听从赵高合谋扶胡亥即位,又让公子扶苏自杀等一系列作为的表现看,虽然在文章中没有点出自己,但笔者不认为他凭的是一腔热血来为人代言,是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极度渴望,才斗胆向秦王赢政上书的。
抛开李斯的道德品质看,《谏逐客书》确是一篇事理和文采兼胜的好文章,更以其卓越的见识,久传不衰,成为中国古代人才学中一篇具有开创意义的佳作。
我是木子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知道,李斯并不是秦国人,但是在秦国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李斯主张任人唯贤,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有才都可以委以重任,这一点正是其他几国不能容忍的,秦始皇听从其建议,广招天下贤才。
在秦国期间有人挑拨秦王驱逐客卿,所以李斯必然在其中,要想留下来必须要化解此问题,那么谏言逐客令实则是为了侧面抨击这一制度落后,让秦王认清楚现实。
同时也是为了保住自己地位,最后李斯才能官至丞相,最终才有了秦国一统六国的局面。
所以说李斯的谏言第一帮自己,第二帮了秦王,才能名垂千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