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思想精髓(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理念)

admin 2022-03-25 01:28:02

阳明学派

创始人为明代王守仁,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故名。又因他是浙江余姚人,故又名姚江学派。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宗旨。明中叶以后影响很大。后分化为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北方王门、粤闽王门等派别。晚明浙东的蕺山学派,也深受王学派影响,明未清初,阳明学传到日本,发展成重要学派,对明治维新运动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近代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也受陆王心学影响。

王守仁的著作后人编辑为《王文成公全书》。

在宇宙方面,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事物都说成是“心”的产物,认为没有我的心,便没有世界的一切。他说:“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传习录》下)这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

在认识论上,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他认为人都有良知,都有生来固有的关于真理的认识。他认为,“天地万物”、“万事万变”都已包含在“良知”之中,所以知识乃是“良知”的自我认识,不必通过外界事物来求得知识。并认为心里的“良知”就是“天理”,把心中的“良知天理”贯彻到事物中去,使事事物物与我心中的“良知”相符合,就是“格物致知”。这是一条典型的从“心”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他与程朱学派“知先行后”论不同,认为知行不可分离。他说:“知之真功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答顾东桥书》)又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就是说“真知”就是“行”,“行”包括在“知”中。思想动机就是“行”,完全取消了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这就是他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知行合一”论。

王守仁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把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一切人都具备的先验原则,藉以压抑、泯灭人民的反抗意识。他曾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的哲学就是以“破心中贼”为主旨的,所以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赏识。

主要思想有“心即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很多国家地区,他不仅是“陆王之学”之大成者,心学思想创立者,更是践行“知行合一”,成为了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于一身的完人。

摘录几句王阳明非常经典的语录: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4、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5、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愿天下所有美好的事物如期而至,来到你和你家人身上,愿你幸福哦~

上一篇:红楼梦中的袭人和宝玉的关系(红楼梦花袭人和贾宝玉的关系)
下一篇:读书很重要吗(读书的真正意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