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太玄经(李白侠客行为什么要提太玄经)
看题主的意思,应该说的是李太白写的《侠客行》这首诗吧!这首诗里倒是有“太玄经”这三个字,就是结尾的最后一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这句诗的大概意思是说,“谁能像扬雄一样,在书阁里研究《太玄经》到老,而一辈子无所作为呢”?所以,《太玄经》是西汉末年扬雄所写,题主的问题跑偏了。
李白会舞剑,但击剑估计是不精通的,舞剑是艺术,击剑是武技,李白是文人不是武林侠客。
李白之所以能够写出《侠客行》,其本身肯定是喜欢耍剑的,你要说李白精通剑技搏杀之道,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代讲究的是君子通六艺,做为文学界知名度超高的李白来说,“对酒当歌,剑舞红尘”这些肯定是会的,但充其量只能说是剑“舞”的不错。
剑乃“百兵之君”,因为剑身笔直则体现了君子刚正不阿,不偏不倚的品行。所以古代文人喜欢剑,随之也就发展出了剑舞,到了唐朝,剑舞的艺术水平越来越高。这里面非常有名的就是公孙大娘了,杜甫就还专门写了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也成为了传世名句。
做为“诗仙”李白来说,走到哪里都是剑不离身。“三杯拔剑舞龙泉”、“酒酣舞长剑”及“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髙咏涕泗涟”,都可看出李白经常以舞剑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当然,他的剑和酒总是分不开,读书、喝酒、舞剑、写诗、游玩这是李白的五大爱好。而喝酒舞剑,长衣飘飘,李白要的就是这个气氛,这都是他触发灵感的方式,古代诗人也大体如此。你要说李白没事就拿着剑去找人拼斗,估计李白是不会的,他那把剑也肯定是没开刃的,不然喝醉了舞起来太容易伤着自己了。我宁愿相信李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纯文人,也很难想象一个肌肉满满的壮汉,对我念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
再来说李白的这首《侠客行》,起句是“赵客缦胡,吴钩霜雪明”。通过对燕赵的侠士的描写,在渲染侠客精神的同时,隐含其中的无非是自己对这种侠客生活的羡慕和向往。而收尾的最后一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这显然是李白对扬雄的一种蔑视,以反衬侠客精神的高大形象。
因为这首诗,很多人认为李白是剑术高超的剑客。据说李白年轻的时候当过道士,当过游侠,还杀过人,还拜了号称唐朝第一高手的裴旻(裴将军)为师。不过这些都是据说,没有实锤。
裴敬说李白“常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军门下”。这只是说李白想拜裴将军为师,但裴将军到底有没有收李白这个徒弟就不知道了。
而就李白诗中所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显然很羡慕这种生活,但是自己能不能做到,李白自己心里倒是有数的。李白在“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一)”这首诗中,倒是写明白了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的选择。
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诗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因为自己年少无知,在京洛游玩的时候,身上穿着漂亮的衣服,腰间挂着剑很是招摇。于是与街上的一些小混混发生了冲突,被他们喊了一帮所谓的“五陵豪士”给围住了,遭到了威胁、辱骂,心中很是煎熬。我的朋友奋不顾身冲开了人群,连旁边的马都躲避闪开,赶去官府求救,最后官兵把我从北门解救了出来。
这应该算是事实真相吧!
读诗要对诗中的典故和知识点有所掌握,买一本唐诗鉴赏辞典或者百度就能解决的问题。“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里的太玄经说的是西汉杨雄的作品,因为是他对易的理解和创新,比较晦涩难懂,所谓皓首穷经就是这个意思了。
再一个,问题问的好像是只有剑客才能写出太玄经一样,这是什么逻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