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前传球状闪电(球状闪电中的丁仪是三体中的吗)
《球状闪电》一直被认为是三体的前传,除了铁打的丁仪,反科学组织“伊甸园”,外星观察者都被认为是伏笔。
但除了和三体的一些关联,作为一个球闪粉,更希望人们能关注,球闪本身,这部作品。它有自己的价值观设定,有自己的架构基础,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球闪以前一直被批评说,写的不好,唯一的价值就是作为《三体》的前传,是这非常不公平的。我去看球闪前,也是抱着一个写科幻小说能斩获雨果奖、能够叫奥巴马总统都追着催更的中国科幻小说家,要把文章写成什么样才能被批评“文笔不好”?
那应该是我第一次读大刘的作品……其实个人感觉挺好看,至少,它没有那些“批评家”口中说得那么拙劣难看——反正我从微博以及豆瓣的各种言论的出来的印象就是大众似乎都觉得大刘就是个小学生文笔,写的破故事干巴巴索然无味,那文章可读性简直差到了一定境界。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姬友,一提到大刘的文字那就是一脸的一言难尽:“大刘啊~那脑洞是很有想象力的,至于文笔嘛,简直了——!他还歧视女性!他写的程心——简直是仇女!”
我不知道那些评点大刘的文笔的人到底是对“好文笔”有个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可能是我这人水平一般,读书少了,鉴赏能力也不佳。又可能是因为我刚刚才从各种玄幻斗气修仙言情后宫的大陆穿越过来,乍一看大刘笔下的科幻世界——没有好勇斗狠,没有撕逼掐架,没有脖子以下膝盖以上任何不能描述的片段,甚至连一般男性作者所酷爱的“虎躯一震”“春心一荡”“嘤咛一声”以及细腰、长腿、大奶子都没有,顿时觉得清新脱俗、优雅动人——简直就跟第一次见到古墓里出来的小龙女似的惊为天人。
——当然以上那是开玩笑的说法。诚然科幻文就是要有一股性冷感的科幻范儿,那什么撕逼言情宫斗显然不属于科幻文的主流推崇风格。
但我是真心觉得单看刘慈欣的球状闪电文笔上佳。
他的文字很优雅,干练,叙事时有种泰山崩于前不改其色的沉稳与理性——这大概是我对大刘的文字的第一印象。这种感觉自然和通俗小说的阅读感是不一样的,通俗小说大多感性,感情炽烈,如果碰到言情的桥段都少不了要热火朝天地宣泄抒发一下,讲到激烈处自然要眉飞色舞唾沫横飞。我有时候就是这么觉得的——不是大刘写的文字不够文采斐然,而是那些读者不习惯听这样的书。
好比我们寻常时描述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一般人习惯的桥段是“爱君芙蓉婵娟之绝色,色可餐兮难再得”,或者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然而大刘写的爱情故事是——“这个打动我的心的美丽女孩就这样平静地谈着流血和死亡,像别的同龄女孩讨论化妆品一样,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谁又能说清楚,这是不是她那让我心动的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与她在泰山上度过的短暂时光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珍藏,对她的回忆往往是在最劳累室浮现出来,这使就像听一首柔美的音乐,是一种很好的休息。高波曾说他很羡慕我这种状态,因为感情生活就要超然度外,陷进去就不好了。”
其实你单看这文字是半分问题都没有的。只不过它不像其他的艺术作品那样加工那么深,它更像是一篇纪实报道,平缓冷静的客观叙述,唯恐情感的波澜太过猛烈而虚饰了事实。当谈到女主林云的时候,“我”承认,这姑娘是个好战分子,冷酷且危险,我爱慕她,但并不因此而盲目地忽略这些黑点,“我”与她分别,感情虽在,但不会让情感的牵绊扰乱“我”理性的思维扰乱“我”生活的脚步,什么“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种事在理科生的脑子里是不存在的。生活,该怎样就是怎样,距离淡化了情感带来的伤痛,那就那样吧。
但是不是说一篇文章的文字过于平静客观就不好看呢?也不是。相反,大刘的故事写得很波澜壮阔,情节也跌宕起伏,只是没有一般通俗故事里那么多抓人的精彩的点。
故事从“我”小时候双亲被球状闪电击中身亡开始,自从目睹双亲离奇的死因之后,“我”自小就对球状闪电着迷,并且在大学到研究生时期都在投入对其研究之中。在泰山“我”偶遇林云,被邀请一起参与军方的研究球状闪电活动。原来军方一直有投入球状闪电的研究,希望将来能够把球状闪电投入军用。“我”(陈博士)与林云一起辗转中俄研究所,与科研人员探讨钻研,历经挫折颓败之后,终于推测出球状闪电的实质和捕捉球状闪电的方法。在物理学家丁仪(真男主)的帮助下我们成功地把球状闪电制成了新型武器,而“我”此时也因为球闪的杀伤力过大而深深自责离开了林云。不久后,大战爆发,“我”在机缘巧合之下再次回到军队,再遇林云,而此时的林云准备不顾上司和领导的阻力,孤注一掷地违抗军令也要将球状闪电投入到对敌战争之中……
以上是大概的内容简介。
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可以衍生的内容。比如“我”爱慕已有未婚夫江星辰的林云女神,但是女神林云却因为丁仪惊人的才思和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而爱上了丁仪,这要放在一般言情片里完全可以给你纠纠结结来个百八十集的四角恋。比如主角一行人在发明了球状闪电武器后,“我”离开了部队,利用球状闪电的原理制作了龙卷风的预测系统,敌军却从“我”预测龙卷风的专利中获得了对抗球状闪电的屏蔽磁场的灵感——这玩意如果衍生开来,也能拍个十七八部的无间道。还有被球状闪电击中的人会成为量子态的幽灵,“我”多次遇到过父母留下的痕迹,死去羊羔的叫声,以及张彬教授死去的妻子给主角一行人传送的关于球状闪电的数据资料——这玩意大刘如果好好整整,前半部的球状闪电完全可以写成鬼怪故事。
然而人家偏不这么写。
那些大众觉得非常好看的点,比如原本可以惊艳全场的“一见钟情”,被大刘“她那远超时尚的美感”“锋利而极具杀伤力的危险感”和“残余在心里柔软温暖的触觉”一笔带过,比如林云那个风度翩翩、帅气俊朗堪称完美的江星辰上校,在“我”看到他之后,连产生敌对的情绪都没有,因为这个人是如此优秀,“我”觉得自己都完全不能相提并论,而当丁仪出场后,这个怪异、特立独行的科学怪人捕捉了球状闪电,同时也捕获了女神的芳心,“我”看到“他一个人站在草原上彷如三面旗帜组成的”,威风凛凛,骨骼清奇却对林云自有一股另类的吸引力,“我”顿时就明白了“我”与江星辰同时都败下阵来了。
——所谓感情,就这些,并不是大刘写的感情戏不好,而是点到即止。因为爱情说来说去也就那么一回事,你在其他的故事里已经看了千遍百遍那折磨死人的爱情了,犯不着在这里再看一次。他也没那么多功夫给你去纠结这个。他笔下的爱情都干净,简练,是怎么一回事就怎么写,感情的产生是出于两个人的彼此欣赏惺惺相惜,没有那么多余的东西。爱情故事就是这样,男男女女彼此相遇,彼此错失,再次遇到对的人,再次拥抱爱情,一切都水到渠成。干净、清新,没有烦扰、没有不快龃龉,只有彼此心有灵犀的默契与认知,这种感情甚至不需要语言来表白太多。情场上无论是输是赢,得失之间都很优雅从容。
当然以上并不是球状闪电的全部。大刘还有他的幽默之处——“我”和林云为了探求关于球状闪电的资料信息,前往俄国,遇到前苏联的老科学家,看到此人家中摆放着很多相同的书籍《新思维》,老科学家问我们,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多的书嘛?主角一行人表示不解此举的深层意义,都肃然起敬地洗耳恭听。老科学家说:“因为这本书封面的字是烫金的,我买了这些书回来就把金子刮下来拿去卖了换钱。”
……
然而这些,只是球状闪电比较小而不起眼的篇幅而已,球状闪电最好看的地方是我提都没提的地方,那就是这个故事本身。
其实球闪写的并不是那种未来世界天马行空的、特别冷硬的科幻,它写的是一个虚拟的现代故事,这个故事里的人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身旁的人,我们与他呼吸与共息息相关。除了瑰丽的想象力之外,这篇故事里也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惊悚恐怖的元素,一些末日情怀,还有一些浪漫文艺的地方。
老实说我一开始看球状闪电能够看得入迷,大概也是因为球状闪电所造成的幽灵现象令我很想看下去,把在这个谜团解开——打小时候开始我就特备喜欢鬼怪故事,如今在科幻故事里居然看到类似幽灵的描述,于是我就特别想知道大刘怎样用科幻的方式来解读这些幽灵现象。当然大刘不负我望地给出了最浪漫可爱的答复——被球状闪电击中的人会成为一种量子态的幽灵,在有观察者的情况下会发生坍缩(类似薛定谔的猫)。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死去的人/电脑会给这个现实世界传来讯息,而“我”却时常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此外林云最后诀别时的描写真的相当厉害,当然在那种全军戒备父女永诀的时候大刘用两人对话的第一人称写作手法来写林云的童年回忆录……情景有点不合适,不适合那个状态……但是单独把父女两人的对话拎出来看,其实这一段是全书最为文采斐然的一段儿,也是对女主角描写最为丰满最为有力的一段。它里面夹杂了很多的感情,国仇家恨的惨痛导致个人人格的畸变,亲情之爱的深沉和个人追求的矛盾,以及女主林云的坚韧倔强和以死相拼的斗志写得是淋漓尽致。这一段的景色描写也是相当令我神往的:
“他们来到宏聚变形成的那面巨镜边缘,镜面已落上了一层薄薄的沙土,但仍然平滑光洁,上面映照着长空中滚滚的流云,仿佛是坠落在戈壁滩上的一片天空,又仿佛是通向另一处时空的一个窗口。林将军一行人默默地站立着,这个世界的时间仿佛已经停止了流动,而在那各镜中的世界,时光在急速飞逝。
是警卫员拉枪栓的哗啦声惊醒了每个人,当他们抬头看时,看到林云远远地站在四百米之外的巨镜的另一端,但就在这么远的距离上,每个人也都能认出是她。她迈步走上巨镜,向这边走来。林将军和其他人很快发现她是真实的林云,不是一个幻影。因为他们听到了她在镜面上清脆的脚步声,这声音像一个秒针在走动;还可以看到她在镜面上的一层薄尘中踏出的一行清晰的脚印。流云仍然从宽阔的镜面滚滚而过,她就行走在流云之上,不时抬头拂去被戈壁的寒风吹散到额前的短发。林云穿过整个镜面走近后,可以看到她的军装很整洁,像新的一样,脸色有些苍白,但目光清澈而平静。她最后在父亲面前站住了。'爸爸。'她轻声呼唤。”
这段画面我是真心想看人把它给拍出来,或者哪怕是画出来都好。那场面一定很美很美。
最后我想说一句,大刘不是文笔不好,只是他的文笔都用在了他想用的地方。而那些地方——偏偏身上通俗向小说读者不大爱看的地方罢了。
肯定可以,我读和研究三体以及球状闪电好久了,球状闪电里不少情节和三体有联系。
比如伊甸园组织完全就是三体组织的分部,球状闪电武器被泰勒作为计划使用,林云在三体1和2的情节,以及球状闪电最后“寻找外星人”的博士告诉陈博士有外星观测者可以穿透地面(实际上就是智子)还有根据三体1最后部分王淼与丁仪的对话“一年前发现宏原子核……”可见时间线很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