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87版红楼梦有两个结局
《红楼梦》作为一部奇书巨著,令人唏嘘的就是它的断臂之憾,八十回以后的部分遗失了。
为了弥补这份缺憾,引得后世读者按捺不住写了无数的续书试图补全它。然而也许是宿命,这些续书大都差强人意,有些更是连说狗尾续貂都高抬了它。
当然,最有影响力的还是高鹗的续书,同时也是被诟病最多的一本。因此,87版《红楼梦》在拍摄时决定不用高鹗的版本,而是攒出来一个融合了众多红学家意见的剧版结局。
那么问题是,这个剧版结局是否最贴合作者原意呢?
我认为,倒也未必。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千个人心中也会有一千个红楼梦结局。而综合众多红学大咖意见的结局也注定是个妥协产物,未必就是曹雪芹原意的体现。
就像维纳斯断臂再难修复一样,《红楼梦》的断章也几乎不可能完美贴合前八十回原著。
开个玩笑,即使某年某月曹公的后四十回真的被找到了,或者曹公死而复生亲自操刀执笔,恐怕都难以令众口满意。
更何况是几个红学家商定的“结局”呢?
红学界自产生的那天起,就是一个纷乱复杂的江湖,各种版本争论不休,各个流派互相攻讦,各种“大师”层出不穷。
每个人都举着红宝书,自称最懂作者原意 ,然而置身在纷乱不停的骂战中 ,又有几个能保有自己阅读时的初心?
所以,87版结局严格来说只不过是各个红学家观点的综合和妥协,至于是否符合作者原意,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但是 话说回来,既是集采众位大家意见,87版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说几个主要的:
首先,它摒弃了程高续本中凤姐使出“调包计”这一狗血剧情。
“调包计”是高鹗续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近代也曾多次出现在戏剧、影视作品中。戏剧冲突是很强烈了,把凤姐之毒、黛玉之惨,宝玉之悲表现的淋漓尽致,引得多少观者扼腕而叹。
然而这么精彩的桥段,却完全不符合《红楼梦》对凤姐黛玉乃至贾母一众人的设定。
凤姐世故精明,却也并非没有自己底线,连贾赦要娶鸳鸯她还认为不妥,不愿牵涉其中,更何况她平素与黛玉交好,又怎会主动献计坑害宝黛二人?更何况宝钗从来就不是凤姐的菜,娶宝钗过来就是明着给自己请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过来,凤姐脑子进水了也不会这么干。
更别说一向疼爱黛玉的贾母突然就人设崩塌,变得冷酷无情;黛玉也是本早就打开心结,也忽然变得敏感多疑,自戕而亡。
87版至少在这一点做了矫正,还是可取的。
另外,87版对于贾家的结局也基本体现了原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设定。
同样在程高续本中,贾家虽被抄家,但很快又起复中兴,悲剧变得很温和,彰显了皇恩浩荡,这也许是高鹗的不忍,但却完全与“飞鸟各投林”的原意不符。
既然家业复兴,又高中举人 最后还能披着大红猩猩毡,宝玉出家,怎么看都像是一种行为艺术,少了家亡人散的悲凉。
因此87版中宝玉亲人尽失,最后沦为乞丐,也算是大致不差。
然而,87版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譬如,结局交待的仓促,似乎为印证人物结局便草草结尾,中间的逻辑自洽也稍显生硬。
譬如,人物形象都失去了原著的丰满,每个人都像是从教科书中走来的刻板形象,单调重复缺少活力。可能令学者们满意,但却难以打动观众。
最令我意难平的是湘云,那个豪爽开朗带点憨憨又颇有魏晋风度的云儿居然沦落到了船妓的下场,若果真是这样,判词中为何只字不提?
综上所述,87版是个综合了众多大家意见的结合体,似乎挑不出太多毛病不,但就像人们后来雕的手臂,单看似乎没啥毛病 ,可接在维纳斯的断臂上就看着很违和,嗯,就是这样。
这是在搞笑吧。87版是窜改原著最多的一版,说难听点就是篡改。
主要原因是红学家们参与过多,每个人都要往里面塞进一些私货,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最懂曹雪芹,干脆比曹雪芹本人更懂。特别是结局部分,胡编乱造,惨不忍睹。
起主要作用的是周汝昌和编剧周玲。虽然都是大才,我还是以为,你大可以自己另外写一本什么白楼梦黄楼梦,不要乱改人家的东西。
虽然一般认为后四十回不是作者原作,是高鹗续作,但是那帮拍电视的就一定比高鹗要高明多少,我还真不相信。
之所以很多人以为87版最接近原著,那是因为大部分观众没有读过原著,先入为主,把电视剧当成原著了。再加上人云亦云,信了那帮红学家的鬼话。
这个现象很多。像我家小朋友,先看了电视剧《水浒》,然后看原著,气得把书扔了,说书上写错了,那些人没那么坏。
还是要读原著,免得上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