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因为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加缪颁奖词)

admin 2022-03-25 04:02:46

库切的作品没读过,加缪的读了三部《卡里古拉》和《局外人》《鼠疫》。而马而克斯的《百年孤独》也读过,但对里面的内容似懂非懂,整个读书过程如在云里雾里,读完没有什么深切感受,我也不明白这本书为什么在中国人民中会如此之火,大概是我的智商不够,理解不了其中的深奥道理。但加缪的作品却一直是我所喜欢的,感觉很容易就进入书中角色里了,比如《局外人》,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小职员默尔索,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感受:对周围的事物无感,凡事都很淡然,经常游离于生活之外,很难对身边的人和事深切地投入和执着,不论是在情场上或是在名利场上都如此。在人际关系上,他没有世人皆有的那些世故考虑,明知雷蒙声名狼藉,品行可疑,他却很轻易就答应了做对方的“朋友”。因此却把自己拖进了是非的泥坑。

“在酷热的海滩上,来自太阳光的强烈炙烤,对阿拉伯人拨出的锋利刀锋的厌烦”他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本可以被法律轻判,却因为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泣,被法律认为是一个社会规则的破坏者,从而判处死刑。

默尔索的悲剧在于他始终在社会的边缘游走,在个人的、私密的、肉体上的生活的边际游荡。这个社会是容不下异类分子的,因此大家立即把他视为社会的破坏者而必须杀而后快。而我却从中感受到他是一个活在自己真实世界的人,他拒绝说谎,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他宁愿死,也不愿意向那些人说出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话。

阳光的燥热带来的感受要大于母亲下葬,湿热的海风带来的感受压盖了思考的能力,就像卢梭说的:在人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由偶然而不是智慧产生的外部关系来得更加不稳定,恶劣的外部关系导致了肉体感受的不愉快,于是感性取代了理性――炙热的阳光下被阿拉伯人的刀锋晃花了眼,自我保护的本能让那根手指选择了弯曲。

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小说的最后一段描写得非常精彩,抄录其中默尔索怒斥神甫的一段“但他的确信不值女人的一根头发,他甚至连自己是否活着都没有把握,因为他干脆就像行尸走肉。而我,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得多,对我的生命,对我即将来到的死亡,都有把握……”加缪天才的描写让我只想拜他为神。

这段十分精彩地写出了默尔索最后拒绝忏悔、拒绝皈依上帝而与神甫进行的对抗与辩论,在这里,他求生的愿望、刑前的绝望、对司法不公正的愤愤不平、对死亡的达观与无奈、对宗教谎言的轻蔑、对眼前这位神甫的厌烦以及长久监禁生活所郁积起来的焦躁都混合在一起,像火山一样爆发,并迸射出像熔岩一样灼热的语言之流,使人得以看到他平时那冷漠的“地壳”下的“地核”状态。

读完《局外人》能感受到小人物在司法面前的无可奈何的悲哀,让人深深地拷问法律的公正性,是否很多地方违背人性,因为它毕竟是人创造出来的,并不完美。

以上是对《局外人》的读后感受,而《鼠疫》也写得十分精彩,但我不能再在这儿啰嗦了,读后感放在以后再写。总之马尔克斯和加缪,我肯定是加缪的忠实粉丝。

谢谢邀请!我觉得不同于两位白人作家,马尔克斯作为拉美族裔与中国人有着独特的心灵契合。我们都曾经历过独裁和殖民,受过相似的苦难。《百年孤独》中,关于独裁者微妙心理的精彩描述,令人震撼的香蕉园大屠杀,不可能不与中国读者产生共鸣!

上一篇:癌症什么时候被发现的(癌细胞什么时候发现的)
下一篇:关于读书的儒家经典(有关读书的儒家经典名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