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晁错清君侧,七国之乱(汉景帝错杀晁错)

admin 2022-03-25 03:57:05

刘邦在建立汉朝的过程中,为了笼络人心、调动部属的工作积极性,曾分封了一些“王”,如韩信、英布等。因为些“王”非刘姓,史称为“异姓王”。

汉初,多位“异姓王”涉嫌谋反被刘邦剪除。刘邦吸取秦朝短命的教训,认为是没有皇族宗室掌握实权之故,又改封自己的子侄为王,这回的“王”都姓刘,史称“同姓王”。

至西汉第六位皇帝景帝刘启在位时,刘姓封国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了,一些封国处于一种半独立的状态,威胁了中央集权,刘启很是头痛。

这时,御使大夫晁错进言削藩,削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军队、领土、百姓等,以巩固中央集权。刘启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借一些诸侯王的过错削夺其封地。

至削夺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时,吴王刘濞借机联合了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七国叛军一时兵锋很盛,景帝刘启心生怯意为息兵罢战听从袁盎之计,决定牺牲晁错,以使七国出师无名,将晁错腰斩于东市。

吴王刘濞早有不臣之心,景帝刘启诛杀晁错并没有使他息兵罢战,反而认为刘启胆怯可欺。刘启这时才明白,“清君侧、诛晁错”只是七国叛乱了借口。

景帝刘启调派周亚夫等将领领兵平叛。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用三个月将叛乱彻底平定。

主要讲述汉朝时的七国之乱,该叛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诛杀晁错。”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上一篇:中国著名僧人(中国当代十大高僧名录)
下一篇:简爱的名著阅读(简爱名著阅读中考题及答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