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激励什么意思
0 2022-03-25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在那个地方,王阳明过着困苦而平静的生活,而正是这种生活体验,让他悟道了。说出了这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那么,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圣人之道。我们首先关注什么是圣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是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
所以我们可以将尧舜当做圣人的典型,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未尝谓道必则人而为,即德至圣人亦生人之恒事。以此可知,圣人也是普通人修成的,那么,怎么样才能修成圣人的境界呢?
王阳明说的吾性自足是什么意思?
所谓吾性自足是说,其实每个人本身就是完善的,是有最纯真,最真实的道的,这个道寻常叫做天理人性,也叫作良知。这个东西是每个人都有的。
《下学梯航》: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天理而已,全之则人,无之则物,存几希者皆圣人,则圣人亦只全乎所以为人焉尔。
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了天理良心。所以,每个人都会有,但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呢?因为人随着与外界的接触和一些后天的影响,这种最纯真的良知被遮盖了,而圣人就是能够将自己心中的阴私去除,重归先天的状态,道家讲究取坎填离,儒家说格物致知就是这样。
为何不假外求?
不假外求字面意思,不向外求。那么,什么是向外求?
通俗点来说,就是追求外在的条件,外在的享受。比如,要穿名牌衣服,吃大餐,住别墅,这些就是向外求,总的来说就是追逐名利的身外之物。而这种欲望永无止境,并不能使你解脱。
佛法说:心无外法,无有是处。向外求并不是真正的法,向内修才是佛。
一样的道理,向外追逐名利其实并不能使你真正得到什么,也不能让你真正快乐,因为你的这种满足都建立在外在的条件上,一旦这种条件被打破,你就失去了所有。
所以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欢迎关注公众号【闻尘】,一个传承文化、探讨人生的地方,我们不传心灵鸡汤,只写对你有用的文字。
一个官场的风云人物。因正直成了别人的眼中丁。一代儒学大家被贬流放。在穷愁潦倒的困苦生活中,他明白了一个人间至道!原来这种生活才是他需要的。无裕无求,他不需要关心别人,同时也没有别人来关心他。一切要靠自己。写出了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