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惊艳的现代诗(30首令人惊艳的现
0 2022-03-25
我心目中最美的一首现代诗是被誉为“诗坛最后的守夜人”——余光中的《乡愁》。
《乡愁》是余光中创作于1972年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用来表示时间概念的时序语,贯串起诗人一生的时光年轮。
整首诗中,诗人又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触摸得到的平常之物,把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中的、抽象的——“乡愁”,给具体化了,将诗的意境推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时空变换着的,飘渺而又真实存在的境界之中!只要你去仔细的体味,你就会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部以唯美主义思想为主导的,巨幅银幕上放映着的《思乡》影片……你也会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首诗,也是一首歌,他唱出了海峡彼岸,无数颗赤子之心的灵魂寄索;它,充满了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思;它,流淌着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它是诗人对自己在漫长的生活历程中积淀出的回归之情结,更是诗人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它,表达出了一个游子的拳拳之心,也表现出了诗人骨子里的那份炎黄情结和他心中永远的中国情!
余光中的这首《乡愁》,不仅有着结构上和韵律上的艺术之美,更因其抒发的是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情怀和对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期待之情,因此,它又具有着博大的爱国的——情感之美!这首诗也必将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永远耸立在华夏民族的历史碑林中。
美,或是不美,自己读一读,你就知道了!【作品原文】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2011年12月11日,余光中在华南理工大学讲学时,曾在千余学生面前亲自朗读了自己为《乡愁》续写的第五段: 而未来,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去那头!
诗人在最后添加的一段描中绘出了乡愁化作往来的桥梁,将海峡两岸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繁荣发展的图景,表达出他对两岸统一的信心和向往之情。
余光中(1928~2017),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外文系,第二年转入厦门大学。同年随父母去香港,次年到达台湾。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7年主编《蓝星》周刊。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主编《现代文学》及《文星》。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返台任教。这首《乡愁》被收录在他的诗集《白玉苦瓜》集中。
余光中一生中都在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创作工作中,并称这是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
余光中驰骋在中国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文学生涯悠远、辽阔而深沉,是当之无愧的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和优秀的翻译家。
现已出版的余光中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作品集 。其代表作有诗集《白玉苦瓜》,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评论集《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其诗作《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中。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逝世于台湾,享年89岁。中国的又一颗“太白金星”自此陨落!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朔;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