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诗能表达孤独(最孤独的古诗词)
0 2022-03-25
谢谢邀请。
看到这个邀请我其实是很激动的。注册头条号是为了写书评,我给自己的定位也是“文化领域创作者”,可邀请的问题大多是情感类的,上一个邀请是“和前女友联系”,上上个问题是“同事带娃加班”,让我很是尴尬。
而这个问题,终于可以用书评的形式回答了!这本书的名字是《孤独的狂欢》,是吴伯凡老师1998年的作品。
这本书其实讲的是人们在数字时代的一些变化。读完之后,我对孤独有了新的看法。以下都是本人自己的个人感悟,如有谬误,与吴伯凡老师无关。
孤独与社交的意义不同,一个擅长社交的人也许内心很孤独。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孤独和社交是两回事。
先说社交,人为什么需要社交?是为了找到一个能为自己赋能的网络。我相信在盛行“圈子文化”的北方的朋友们更能感同身受:有些时候你不加入这个社交圈子,那么工作圈子、晋升渠道等等就都向你关门了。在某种意义上,社交是克服个体孤独感和渺小感的刚需。
那么什么是孤独呢?
不好意思,以我有限的知识储备,没法完整的回答这个问题。
有一期的《脱口秀大会》就讲到了孤独,还把孤独分成了主管迷幻型孤独、盲从性孤独和绝对孤独。
水平有限,实在舞弄不了如此高级的概念。
我只能说,孤独或许是一种无助感,茫茫大地上,也许北风肆虐,也许春和景丽,也许熙来攘往,也许空无一人,但不管怎样,这与那个人无关,他就靠自己的力量站着或者行走。
他也许能坚持,也许即将放弃,也许已经倒下。但这一切都与他人无关,都是他自己的事。
这就叫孤独。
生来孤独这个说法,我是不认可的。严格的讲,我不是对生来孤独不认可,而是对所有“绝对”的概念不认可。
毕竟我从小接受的都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只要是辩证法,至少都有两个面,何来“绝对”之有?
每个科学学科都有自己的关键词,并以此作为研究世界的理论基础。社会学讲究憎恨,经济学讲究稀缺,刑侦学讲究动机,我所学的广告学讲究传播。
一切都有因果,孤独也不例外。
当然,我们不再这里研究“人为什么会产生孤独”这种庞大的命题。我提出自己的不认可,是因为想要阐述我的一个基本的价值观或者方法论:
永远不要按照出题人的思维走,即便是在做悟空问答。
《权力的游戏》里有一幕,詹姆被俘后要求与对方最高领袖少狼主单挑,少狼主本身也是个武艺高强的人,但他拒绝了。他对詹姆说:我们不按你的规则玩游戏。
如果我们总爱给一个问题预设一个不可逾越、无法更改的前提或是先决条件,那么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来孤独,带有浓郁的宿命论的味道。我在写《一个人的好天气》的书评里提到,人生不是在预设好的模具里做填充,嵌不进那个模子里,才是真正的人生。
每个人都在孤独地活着,孤独在互联网时代愈发的成为常态。为什么有些人要孤独地活着?
comeon~~谁不是孤独地活着啊?
在互联网时代,人类比任何时期都更加频繁的拥抱孤独。网络化生活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全盘腐蚀,很多曾经的生活方式都不负存在了。
聚会?太麻烦了,点外卖吧。
出去逛街?不用了吧,在某宝买。
好久不见聊一聊?好啊,但用不着去咖啡厅吧,微信建个群聊。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形式发生了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有人觉得生活孤独了,有人却并没有这种担忧。
为什么要孤独地活着?因为孤独没什么大不了啊。
孤独听起来似乎有些消极倾向,那么我们换个说法:独立,孤勇。
是不是变得稍微积极且正能量了一些?
如果你觉得身边没有朋友,如果你觉得世上没人懂你,如果你觉得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来。那么,也请你不要给你冠上孤独这个沉重的标签。因为这些困扰再平凡不过了。
这些对自己有用、让自己感觉满足的东西,本来就需要你独自一人去发现去感悟的。无论你这一路看到了什么,遇见了什么,你都是独自去完成的。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孤独永远是相对的。
最后,借用一句歌词做总结吧: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享受孤独也是一种境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