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包拯额头真有月牙吗

admin 2022-03-25 02:12:41

历史上的包拯额头上当然没有月亮,关于包拯的记载,我们可以先看《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宋史中并没有关于包拯长相的记载,但按照常理揣度,如果一个人的额头上真的有月亮,那么当时的史书肯定会有记载。至于为什么包拯头上会有个月亮?这与后世的传说有关。

传说包拯因为长得太黑,被父母丢到井里,把脑袋磕伤了,留下了个月牙印记。这种说法纯粹是后世人杜撰的,前文提到,包拯“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包拯辞官的理由是父母老了,他要给父母养老,所以是不存在说因为长得黑被父母抛弃、磕出月牙的事情。

当然了,包拯长得黑也就是无稽之谈了,因为包拯在民间的形象是铁面无私,因此在唱戏的时候就喜欢化妆成黑脸,但这个时候还只是停留在戏剧层面,真正把包拯丑化成一个黑人的,要归结于清代小说《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可以算是武侠小说的鼻祖,里面的展昭、五鼠等形象深入人心,也是《三侠五义》开始明确把包拯描述成一个长得很黑的人的,里面说包拯“黑漆漆、亮油油、赤条条的小儿”。在《三侠五义》的影响下,包拯在大众心中就成了“包黑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关于“包文正”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包拯死后并没有被追谥为“文正”,他的谥号是“孝肃”,《宋史》记载:

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总而言之,包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是没错的,但在民间的许多形象都被后世或美化、或丑化了。

我是木子树,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包大人额头上不仅没有月牙,脸也不是黑黑的。正好相反,历史上的包大人是个美男子,但因为他办案铁面无私,毫不留情,所以被一些史官和说书的调侃了。

我怎么知道的?

根据故宫收藏的《历代贤人》画册,包公就是白脸长须,安徽合肥包公祠里的包公塑像、甚至包氏族谱里的包公画象,都是和蔼可亲的白脸文人。

那么为什么会说脸黑黑的呢?

因为在古代,黑代表了一种严肃,一种执法的威严无私,儒家观念里,五德中的“水德”和司法刑罚相关,水德对应的颜色就是“黑”。

所以说包公黑,也是万千劳动人民对他的一种赞扬和肯定。

胡适曾经说,第一次记载包大人黑是在明朝,流传下来就被“越描越黑”了。第一次额头上有月牙是在清代的戏剧舞台,一方面为了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另一方面由于野史中记载,包大人曾经去过阴间办案,所以在额头上加了一个月牙表示他可以穿越于阴阳两间。

影视剧中的包拯。↓

京剧《铡美案》剧照↓

谢谢阅读,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墨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一篇:经济学家张五常简介(张五常的经济学观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