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诗歌代表作(乡愁余光中诗歌赏析)

admin 2022-03-25 01:58:27

说一个冷门

《哀中文之式微》

这篇文章基本上把这一代人的文字上所犯的错误都指出来了。不过很多时候不经意犯下的错误习惯了之后就不会觉得有问题,文中所说的我有时候不经不觉中也会犯。

无论是中国内地还是香港或台湾,教育制度上的弊病一直存在且难以改善。单以香港为例,甚么都教,甚么都需要学,到头来甚么都不会;英文和中文、文言文和白话文,为求及格用尽所有方法,最后无论哪样都没学好,都只是「半桶水」。现在很多香港人的英文比中文好多了,可能是因为文中所说的「人人都幻觉自己『本来就会』」,可惜幻觉只是幻觉而已。中文字的运用可比单纯的表情达意,或者準确而言——只是让对方明白自己在说甚么,复杂多了。

我老师曾经说过,中华文化可以传承几千年,还是得归功於中文字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中文不像英文,英文是靠读音拼出来的,而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停地转变。但是自从我们的规范语言从文言文变成白话文,让大部分人理解古文已经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了。不知道多年以后,将来的人看我们现在的文字,会否又如现在的我们看文言文般不知所云?

还有一个问题,是撇除那些压根儿不重视中文的人,即使是某些写手们,也总会或有意或无意地模仿翻译腔或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文字。并不是说鲁迅、胡适等人文笔不好,而是当时他们还处於一个摸索阶段,我们现在再模仿那时候的文字,难道不是一种退化的返祖现象么?

不知从何时起,出现了看不懂就等于高深的(伪)文艺思想。模仿英文语法写出来的中文语句、文言和白话胡乱夹杂的文章、一句里运用过多的「大词汇」(big words)、过多的形容词向读者砸来......这样确实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看起来高深莫测,但实际上只会令读者觉得很累。如果写作的前提不是为了让读者看懂,我不知道发佈出来还有甚么意义。

小时候学先生的《乡愁》: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现在,乡愁真的变成了一方坟墓。先生已逝,乡愁未解。

长大后读先生的《绝色》: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

下面平铺着皓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无法用语句形容读到这首诗的惊艳之感,只是觉得此生如若能遇见一个他,在月色与雪色之间,带笑地向我走来,便是经历了世间最绝美的一瞬了。

再后来读先生的《独白》: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读先生的《忆李白》: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上一篇:如何看待流行音乐(谈谈你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下一篇:俄罗斯总统得新冠肺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