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家的区别(儒释道三家文化
0 2022-03-25
一般来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封建帝制以后,很多人都认为皇帝吗?就是一个国家的主人,什么东西都是属于皇帝的,包括你的权利,你的土地,你的子民。
但是在春秋时期这件事情还真的很难说,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所有人的思想观念。
就比如说我们说到中世纪的欧洲的话,一般来讲都会有一句很通俗易懂的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翻译过来就是我的手下的手下,不是我的手下,在春秋时期这就是一种常态,国君只需要掌握首都附近千里以内的土地,其他的土地全部交给自己的诸侯,自己的手下去打理。
有人说这些国君傻呀,硬生生把这些土地分给了其他的人,这不就是自己最后给自己不找活路吗,但事实上就当时的那种通信状况和交通状况而言,一个国君能够真正掌握的土地也就千里。其他地方如果发生什么大事儿你反倒管不着商纣王为什么对于周怎么没有办法?不就是距离土地太远,得不到什么很好的消息,最后导致自己只能够干瞪眼。
为了能够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这些偏远的离自己距离比较远的土地,所以就有了这种分封的说法,好处是明显的,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也不至于说因为中央集团犯昏招,然后导致这些人不服管教,最后起来叛变这样荒唐的事情发生。
但是如此让地方拥有高度的自主权,也会让地方和中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商鞅变法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所以才展开的变革。
当然在春秋时期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情况,大家认为嘛亲戚最可靠,亲戚最可靠的结果呢,就是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和最亲的人去打理土地的话,你不需要担心这个土地的归属问题。
但是在晋国这个国土上面可能也有一些变数,为什么因为晋国的皇室对于自己的亲戚出手的力度,不亚于别人对他们出手的力度,简单来说,就是这些人自相残杀的特别起劲儿,你比方说晋文公晋文公重耳,为什么逃到外面去?不就是因为自己家里面,自相残杀被逼无奈之下他只能够逃到外面。
当然也是因为晋文公开启了晋国的三军六卿制度,简而言之就是自己手里面的亲人不够用了,自己手里面的亲戚没有了,只能够相信那些曾经跟他流亡在外的大臣,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晋国这个国家是个中原大国,土地太大了没法去管理,只能够交给不同的人去收拾。
不过在一开始的时候,这样的制度有好处,为什么权力分割了国君更加安全,(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各个大臣之间手握着不同的权力互相牵制。这一点才是晋文公创立这种制度的初心,后来偏偏出了一个强权人物,谁,赵盾这个人不仅挑战了晋文公分割权利的初心,而且还将晋国国君的尊严牢牢的踩在了自己的脚下。无论是对方的脸上的尊严还是性命上面的尊严。
这件事情可以说开启了一个时代,为什么这么说,正是因为赵盾挑战了晋国国君的权威,使得晋国的国君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玩意儿,所以手底下的大臣才开始肆无忌惮的收割权力收割土地,去掌控晋国的国政。
大家想想,本来大家在你一起手底下干活的真正目的是看着你能力强,跟你一起奔一个好前程,但是,现在对于这些人来说,你这个人变得可有可无了,甚至没有你我们可以做的更好,那你这个人已经是多余的了,对于其他人来讲你没有任何的约束力,整个晋国已经缺少了对于这些大臣的约束力之后,直接到大成为所欲为,完全成为自己土地内的国君了。
所以说白了,为什么当时晋国的国君管理不了自己的土地,甚至于被自己手底下的人给胁迫,第一他下放权力,第二他没有可以信任或者是能够全心全意帮他的人,因为手底下的人太少,自己的亲戚太少,第三,自己的威信被别人牢牢地踩在了脚下,自己什么都不是。
从现在看 中国封建社会的进程就是皇权不断集中的进程 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固的进程 晋国国君过于心急 制衡之术没学好 就和康熙撤藩一样 一下子站到三个权臣的对立面 而不是借力打力 而且还被告密 三家也有地盘和武装 失败可想而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