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诚心能感动天地
0 2022-03-25
这句话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五章。
但真正理解这句话,需要一定的生活的阅历才能懂。
刍狗是什么?人们怎么看待它。刍狗是祭祀用品。
草扎成的狗,不是真的狗,而这个狗,还不是一般的狗,是祭祀用的。
可能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祭祀。
对待祭祀用品,每个人都是以很庄严、很隆重的态度来对待的。
祭祀前,找一个地方,会把祭祀用品细心的放下,在祭祀过程中,用心的摆放。
整个过程都是以很庄严的心态来对待的,仿佛祭祀用品具有某种灵性。
祭祀完后,有些东西要烧掉,有些水果、肉、鱼等祭品,就放在那里,就不管了,因为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了。
但对于中国古人,祭祀是不得了的事。
说起祭祀,到了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程度,这涉及到宗庙国运的大事了。
那自然,祭祀用品也就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了,这就能理解刍狗一个怎样重要的东西。 祭祀用品,无论古今都是被认为是人和天地沟通的一个媒介。
所以理解了祭祀整个过程,我们就理解了刍狗的重要位置,这样,我们再重新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天地没有亲疏之分,用同一套重视万物,如祭祀者重视刍狗的规则,对待万物。
圣人也没有亲疏之分,用同一套重视百姓,如祭祀者重视刍狗的规则,对待百姓。
不仁,不是不仁义,而是没有亲疏远近之分,是一视同仁。
道德经,第25章,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佐证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一章本意不是轻人。老子的思想若是轻人的,也不会有25章的内容。
读书,尤其读中国古代经典,一定要用沉浸式读书方法,把自己带进去,实在不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就可转换一下,用现在的处境来联想一下,这样会更接近真相。
读书,就怕逐字翻译,最后离题几万里。
我理解的是大道的公正公平无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