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水
0 2022-03-25
女娲的原型和起源是什么?
第一,女娲,是上古先民“观象授时”过程中产生的联想,原型是天神的人格化。
第二,尽管目前所掌握的证据只能追溯到春秋时期,但关于女娲的神话,肯定还要比春秋早相当长时间,合适的解释,是形成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
第三,女娲起源本身,是上古先民“天神宇宙观”和“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反映,是中国最早的“起源论”认知。
女娲人首蛇身,恰恰是上述“三观”的体现。
目前所知,最早说到女娲的古代文献是《天问》。
后世,一般把《天问》的著作权,归入屈原名下。
实际上,从《天问》之语言特点,以及其内容所涉及的时限,其应当作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
或许,屈原对之进行过整理,并予以保存。
《天问》,提出了一百八十多个问题,问遍了苍天大地、江河湖海、人间万物,是上古先民哲学和科学思考之集大成。
文中问道:“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这是问,“女娲如此身体,谁来制造完成?”
《天问》没说女娲身体到底啥样,东汉王逸注曰:“女娲人头蛇身。”
西汉石刻画像中,女娲已经是人头蛇身了。
(楚帛书摹本)
发现于湖南长沙子弹库的战国楚帛书,详细记载了伏羲和女娲生下四子的创世神话。
帛书首章说,伏羲所处之宇宙,“梦梦墨墨,亡章弼弼,囗每水囗,风雨是阏”,意思是浩瀚无穷,混混沌沌,洪水浩瀚,无风无雨。伏羲其后娶女娲为妻,生下四子,他们顶立天地,化育万物,终使宇宙初开。
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于帛书所说伏羲女娲之四子,是东西南北“四方”之“四神”。
帛书云:“未有日月,四神相代,乃步以为岁,是唯四时。”
“四时”,即春夏秋冬。在上古,所谓“四时”,亦称“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甲骨卜辞中,多有殷商时期祭祀“四方”之神的记载。
(西汉墓壁画摹本)
“四时”定于“四方”;而“四方”,来源于“四象”,就是二十八宿中的“四宫”——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这是上古先民观象授时的重大成果,至少6500年前,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把东苍龙、西白虎等,作为天神崇拜并祭祀。
帛书称,伏羲女娲是“四方”之“四神”之父母,无疑,他俩也就应该是“阶位”更高之神。
帛书里,称伏羲为“大能”。段玉裁曾把《左传》《国语》中的“能”解为“熊”,当误。
《左传.昭公七年》云:“昔尧殛鯀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郭璞注《山海经》引《归藏.启筮》为“化为黄龙”。
所以,伏羲称“大能”,亦即“大龙”。
(东汉石刻画像)
古人,对于天神的想象,显然离不开人类自身形象。因此,所有天神,必定是“人格化”的。
于是,古人在观测天文时,想象出了“龙”这种灵异动物,当然也离不开地上相似动物的特征。“龙”的父亲伏羲,必然也是“龙”,但同时也具有人之特征。
这就是“人头龙神”伏羲形象形成的过程。
自然,伏羲的妻子女娲,必然也是“人头龙身”了。
“龙”,是上古先民观察天象的想象,这有甲骨文的“龙”字为证。下图可以看出,“龙”字,不是对地上某种动物的象形,而是来自天上的“东宫七宿”。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有云:“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或曰,龙蛇一家。
汉代伏羲女娲成为“人首蛇身”,当与此有关。
其中亦有战国时期楚文化影响的因素——楚地少数民族神话中,女娲为“人首蛇身”。
(1-9为甲骨文龙字;10-12为东苍龙星象)
关于女娲,还有别的神话。
《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这是女娲造人的神话。
这个神话,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有关。
上古时期,此类的传说或神话其实不少。
比如,《史记.殷本纪》说:“殷契,母曰简狄,……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还比如,《史记.周本纪》说:“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所有古姓,几乎皆以“女”为部首,证明“姓”之由来,起源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
(新乐遗址模拟图)
距今7200多年前的沈阳新乐遗址,是母系氏族社会曾经存在的考古学证据。
女娲补天神话就不多说了。
#行业人士招募计划#
女娲娘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大神,被称为大地之母神。在我国上古的神话记载中的人,是远古大圣伏羲妻子。在民间传说中跟女娲娘娘是人首蛇身形象。其实在我们古代的神话传说的人首蛇身的形象人有不少。并不单指女娲娘娘。蛇狐狸等一部分普遍被认为是比较有灵性的动物。所以古代的民间传说,特别是些女性的精怪,多是蛇和狐狸。而狐狸偏重于魅惑一类,生育和生存能力也不能和蛇相比。女娲娘娘是蛇身的传说,应该是一种民间对生殖崇拜的人表现吧,既然是造人的始祖,而蛇的繁殖能力很强。古人以前女娲跟伏羲的雕像,那就是一种两条蛇身交尾的形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