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人性懂人心(鬼谷子教你识破人心)

admin 2022-03-25 00:21:53

老话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人性本质绝不可一概而论。自古有孟子的“性善论”,也有荀子的“性恶论”,他们都能举出实例来自证论点正确。笔者认为,人的本性是性善性恶的统一体,自私的本性派生出恶,而有容的本性产生了善。

以幼儿举例,所有儿童懂事前都会把感兴趣的东西占为己有,显现出自私和占有欲;但儿童也会把感兴趣或喜欢的东西拿给父母,容纳亲近的人。这就是儒家所说的仁者爱人。这种有容的本性进一步发扬就会上升到博爱,所爱的人由至亲至爱发展到所有人,进化成圣者。

基于人性的两重性,就会产生三种人,一、圣者,古人如孔子,摩顶放踵,思一利于天下。现代很多舍己为人的英雄人物,莫不如是。

二、普通人,也就是芸芸众生,优缺点同在。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公而忘私的一面。

三、恶者,从小坏到老。极度自私自利,他们眼里没有父母养育之恩、没有亲情友情。坑蒙拐骗、横行霸道,见谁祸害谁。以上三种人,圣者、恶者占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对人性的诱导,如果人性本善,我想社会文明进步历程何来艰辛?正因为普通人占据绝大多数,所以和谐社会才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大家一起努力:只要人人都贡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图片来源于头条搜索

首先,人性,把“性”字拆开就是“忄”和“生”。因此,人性就是人生出的另一个心。引申开来,人性是复杂的,复杂的原因就是本性里会生出其他的心,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

其次,就要了解这个不确定性的心思是怎么生出来的?我以为最具有说服力的便是唐朝神秀和惠能禅师的两首名诗:

身如菩提树,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惠能大师

两位大师辩论可谓千古绝唱,其主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人性本自纯净、空明,但外界的名利、是非、善恶、美丑的诱惑熏染让其迷失其间。所以,不修养心性,格物致知,如同“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的结果,便成为一个善恶不分,美丑难辨的混沌之物,失去了人性之美!

因此,对于人性的认知的原则是对自我的深度认知。人同此心,情同此理,也即是“人与我同耳”。依次为起点,认知他人,最终回归到认知人性的目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上一篇:关于睡觉醒来的描写(描写睡醒的优美句子)
下一篇:最好时光在路上的意思(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感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