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的内容是

admin 2022-03-24 23:58:52

毛泽东曾评价他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床头总放两本书,一本《圣经》,一本《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其家书是曾国藩有生之年写给其兄弟、子女的家信汇编,在其家书里面集中的反映了曾国藩在治家、治学和从军方面的主要看法与思想,在集中研究所流传于世的信件对于其中的立志、树德、有恒、虚心、俭朴、自强等思想,至今仍对当代许多人的成长成才颇有裨益。

曾国藩其人

虽然其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所作所为让人对他的功过是非难有定论,但是,如果更深的去了解曾国藩,大家就会发现一个“多面”的曾国藩,他既是一个带军丝毫不苟的铁血文官又是一个具有传奇经历的曾国藩,他热爱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拥有不可磨灭忠君思想。曾囯藩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可以说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他很真实的体现了中华民族文人身上所独有的文人风范与士大夫风骨。经过了反复的研究,我们发现欲想揣摩透曾囯藩,读他的文字是个最有效的方法。可是若要读通他千万文字实属不易,因此,取其精华是个捷径。对于研究曾国藩的思想之中的精华,当首选其家书。

看懂了《曾国藩家书》就看懂了曾国藩,就明白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其家书中涉及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方面面。

曾国藩是如何要求自己的

曾国藩小时候其实并不聪明,可就是这个笨小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位大儒不说其在朝中当官又做到了位极人臣而不自傲。当时人人以认识并得到曾公的赏识为荣,曾公曾告诫自己”一日当三省吾身“这样的一个具有自我批判日日反思的意识的人,再加上嗜书如命的阅读习惯,疯狂的吸收民族之精华,让自己无时无刻都在吸收知识武装自己。并且根据记载我们得知,在曾国藩在临死之前非常欣慰地告诉自己的儿子,自己这一生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能做到无一日不读书,坚持一日三省。常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如果是马上能够改的,那么知错就改,如果一时不能完全改正,那么就努力进行弥补,按照圣贤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哪怕自己不是圣贤,只要自己能够努力,那么就是对得起自己的。

大量的阅读加上积极的反思,曾国藩的视野得到极大的丰富,这样的律己带来的好处就是很大程度上开阔了曾国藩的胸襟与气度,提升了曾国藩的个人修为与政治素养。所以“晚清中兴名臣之首”“清代第一大儒”等诸多美名犹如皇冠一般被人们心甘情愿的加冕在曾国藩的头上。因此,从曾国藩的身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获得的第一个成长的启示,那就是阅读和反思。像曾国藩一样,让阅读陪伴生命的每一天,让“吾日三省吾身”的意识和习惯终生相随,只有这样,天资愚钝、不足的我们才有可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具备逆袭的资本,一旦机遇到来,我们才有可能及时把握,伺机做到华丽转身。

曾国藩如何看待权势

在研究中发现曾国藩这一生,无论其在哪个阶段,面对着人生境遇,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曾国藩始终以一种文人士大夫的传统来约束自己,儒家文化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念得到曾国藩的无条件服从。要知道在其权力巅峰时期,那是剿灭太平天国的时候曾国藩手握大军,自己的亲朋部旧私下试探和怂恿曾国藩,让其利用手里的军权起兵造反,因为在当时清朝的八旗军已经承平日久战斗力被北京长久安逸而富足的生活打磨得一点不剩,当初如果曾国藩真的听门生故旧的话起兵造反有极大可能成功,面对着这样的诱惑,曾国藩微微一笑,只用了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样的一幅对联表明了自己的一腔血忠以及自己无意皇权的淡泊之心。

可以说在曾国藩身上表现出了积极入仕,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也同时也表现了古代封建文人忠诚于君主、执着于理想的坚定,这同样是自古以来文人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与士大夫风骨的完美体现。他的忠诚在我们看来是真的让人感动与欣赏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曾国藩是一个想干事且能干事的人。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大凡这样的人,总是高瞻远瞩,以全局为重,将一切个人恩怨置之度外,全力投入到精心谋划的宏伟大业当中去,识人用人,积极做事。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关于识人用人这一点,曾国藩可以说做得非常出色。具体来说也就是如果发现了可用的人才,应当避短扬长正确用人,如果需要人才那么必须广泛地搜罗,在选用人才时要依据人才的特长与短板慎重选用,切不可只因其所长而忽视其短,人才的保留与培养的问题,任何人才如果不注重培养与维系,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失去热情与价值,所以在这一点上,曾国藩可谓是看得很深,也考虑长远,但是对于某些不了解底细的人,那么就必须要长期观察,并决定选用,在用人上是一个动态持续和不断调整的过程。曾国藩在用人上只需要大家细细体会你就会不由心下感叹,能拥有这样缜密的一套用人体系,也难怪曾国藩被称作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位理学家和一代大儒,同样,他所拥有的“晚清中兴名臣之首”的美誉也是当之无愧。

曾国藩如何教育子女

曾国藩的后代很有出息,他的大儿子曾纪泽学贯中西,后来成为著名的外交家,次子曾纪鸿又酷爱数学,精通天文,地理等在当时也非常有影响力。其后代子孙中有不少人都在后来颇有建树。

对于曾国藩如何教育子女在家书的研究里我们发现曾国藩家风的严谨与对后代的教育是研究曾国藩思想里的重中之重,一个好的家风对于后代是至关重要的。曾国藩不但做官悟性很高,对后代的教育也更是丝毫都不马虎值得我们学习一辈子。

对于特别重视子女教育与家族发展的曾国藩来说在他心里始终是齐家才是治国的根本,要治国必先齐家不可,家不在,何谈治国。所以在他的家书里我们研究发现他抓住一切契机,对子女以及自己的弟弟们进行教育,人生理想,行事准则,无关大小无一例外。

曾国藩在外为官,苦心团练剿灭太平军,主导开展洋务运动,所以无时无刻都在忙,这就导致他与自己的父亲、兄弟与子女相聚在一起的时间较少,更多的时候只能以书信联系交流,在书信中向父亲表明心志,且谆谆教导自己的弟弟们要勤勉向上,做事要有长远考虑。在信中他说“盛时当做衰时想,上场还念下场时”这句话被他不止一次地提到,说明曾国藩为官期间一直有着清醒的自知和前瞻的考虑。

在家书中他非常坦诚地将自己为官、用人、做事的心得与子女兄弟们分享,常常教育子女给子女讲“为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自立立人自达达人”“戒多言,少纠缠,多化解”“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合众人之私,成众人之人公”“人但有恒,事无不成”“内断于心,自为主持”等言论。

这样做一定程度上既勉励了自己,也激励了他们。所以在与自己子女的交流中,曾国藩并不是一副封建家长的做法,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并依靠科举制度走上仕途的他,却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定要参加科举考试。反而,他非常支持自己的儿子去选学西学。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并且就凭借曾国藩的权势,他的子女就可以轻易的在朝廷谋求个肥缺当个一官半职,但是我们研究发现他的子女出人头地的多,但均由自己努力所得,凭借老爹的权势谋出身的子女一个都没有,可见其家风之严谨,令人赞叹不已!

通过曾国藩家书,我们可以看见他的优秀品质很自然的熏陶和感染着他的子女和弟妹们,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平日里自己与兄弟子女交流的点点滴滴收录、整理出版,曾国藩是自古以来尚在世便出版家书的第一人。通过这本书既教育了曾氏后代,使得曾氏家族在他之后兴旺发达,绵延百年。而且更是给后代许许多多的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启示或警醒我们如何真正踏实地行走世间,为人处事,教育子女,享受生命。这篇回答是我的一位粉丝”防弹玻璃猫“希望我回答的,本来我早就想写一篇曾国藩如何教育子女的文章,结果看见粉丝有这样的需求,那么我就好好的查阅资料尽力回答,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够对”防弹玻璃猫“有所帮助,并且更希望粉丝们如果对于文史方面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你们发布问答之后邀请我回答,我将尽力回答,并且谢谢大家能够与我互动,你们这样做就是对我的信任,我非常高兴,最后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BY:公子小可

曾氏作为传承孔孟之道宋明理学的学问家,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成者。其为官之道为人智慧为后世所推崇,多奉为圭臬典范。《曾国藩家书》是与家人书信来往所敦敦教导家人治政治家治学经世之道,蕴涵了勤勉、俭朴、公正、好学、慎独、戒骄戒奢,知足知止等之义,其价值影响早已经超越了家族范畴,继续影响着后来人。曾氏家族后代因此而受益匪浅,贤达志士能人辈出。

只要有价值的思想经时而不衰,历久而弥新。时至今日,曾文正公理念依然光辉烁烁,启迪引导者我辈经世为人,我辈学者必然勤勉踏实孜孜不倦汲取价值。若能发扬光大,有益于个人家庭进而有益于世界,足以不朽。

上一篇:生过孩子屁多(为什么生完孩子屁多了还响)
下一篇:关于中国的名言名句古诗(古诗的名言警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