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万法唯识,三界唯心)

admin 2022-03-24 22:53:39

“三界唯心”,是佛教经典中常见的术语,源出《华严经 十地品》。晋译本作“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唐译本作“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在转引和叙述中,便将这个意思概括为“三界唯心”。

“三界”,是佛教对众生居住的世界或境界所作的描述,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每一界又有种种不同的层次,这些层次的总和构成了佛教关于世俗世界结构图。

一、欲界。这是有食欲和淫欲的众生居住的地方,上有“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中有人间的“四大部洲”(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下有“八大地狱”(从第一等活地狱到第八无间地狱)。

二、色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是众生通过修习禅定,断离食欲和淫欲而升住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众生虽在精神上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超脱,但它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居住的场所,以及众生的身体都是有形质(“色”)的,故称为“色界”。“色界”根据禅定的浅深分为四级:“初禅天”,众生已不食人间烟火,故无鼻识和舌识,只有眼识,耳识、身识和意识;“二禅天”,

进而消除了眼识、耳识、身识,独剩意识;“三禅天”和“四禅天”都只有意识在活动。每一禅天又包括若干天,通常说色界有十八天。

三、无色界。此界又在色界之上,是众生进一步修习禅定,灭除一切对外境的感受,而升住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既没有山河大地等自然环境,也没有居处宫殿以及众生的肉身,一切都是精神性的。它包括“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个层次,合称“四空处”、或“四空天”。

“三界唯心”的含义,有佛教本体论和佛教修行论两种。首先它把心”看作是世界一切事物的最终本原认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有情个体,都是由“心”发动,“心”造作的。因此,主张主观决定客观,客观依附于主观的主客观关系说。

如《华严经》中所解释的:“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其次它把“心”当作生死轮回的主体,认为要超脱“三界”轮回之苦,关键在于修习禅定,入禅愈深,精神上的解脱也就愈大。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三界唯心”是劝诱人们从世间转向出世间,漠视现实世界的一切,将希望寄托于“常乐我净”的来世的说教而已。

三界唯心所造。

上一篇:推理小说流派划分(推理小说的流派)
下一篇:有什么高智商的小说(推荐几本主角智商高的小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