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孔子及其思想?(如何看待孔
0 2022-03-25
子思的中心思想总的来说,归纳为“中庸”。
子思姓孔,名伋,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受教于孔子的弟子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因此二者的思想有某种一致性,所以人们往往将其联系在一起,称为思孟学派。
子思的儒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庸思想。“中庸”是指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为人处世,“中”是“中和、中正”的意思,“庸”是常、用的意思。
“中庸”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有久远的历史。据说,尧让位于舜时就强调治理社会要“允执其中”。周公也力倡“中德”,他曾经强调用刑时要做到“中正”。在古代材料的基础上,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中庸”的概念,把它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孔子学说以伦理思想为核心,以仁、礼等道德范畴的阐发为主要内容,鲜明地体现了儒学伦理的思想特色,但不足之处是缺乏哲学论证,思辨性较弱。
子思的《中庸》欲极微妙之致,为孔子的伦理学说提供了哲学依据。同时,也为儒学的伦理思想提供了哲学依据,使之更加完备、系统和富有哲理性。子思就天道与人性两个根本问题展开论证,把伦理道德观念和传统天命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为人们探索道德问题提出了一条新路。子思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后来经过孟子的进一步发挥,成为儒学关于天人关系的基本观点。
子思的思想,还可以归纳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要做到知行合一。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自宋代开始,将它从《礼记》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书。朱熹将其与《大学》、《孟子》、《论语》合编为“四书”。该书作者不详,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但也有另外一说是秦人所作。
《中庸》一书以“中庸”为思想核心,以“允执厥中”为基本原则,以孔子的“过犹不及”为重点内容,将中庸思想作为人类最高道德标准。书中认为要达到中庸最高的道德标准,必须掌握好“度”,使事物的平衡得以保持。“和而不流”、“中立不倚”才是人们追求的境界。提出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的方法。《中庸》对后世影响很太,为宋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