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鲁迅先生的生
0 2022-03-25
引自方玄昌:
在伽利略创立科学体系之前,布鲁诺和哥白尼等人对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构设出来的地心说提出了一些挑战。这挑战主要还是构设在一种更认真、更精确的观察基础上,而不是由于科学的手段介入才发现的。也就是说。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之间,在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认识进步非常缓慢,没有质的飞跃。
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孕育和韬光养晦,终于在亚平宁半岛上诞生了一个了不起的伟大人物,叫伽利略。
在此,我要先说一下,刚才提到的形式逻辑系统的诞生是不是思维产生之后必然会诞生的?我认为不是的。刚才讲了那么多,几乎都没有到中国人的贡献。事实上,至少在形式逻辑系统诞生的这个成就上,中国人没有做出任何贡献。除了亚平宁半岛,其他地方也没有做出形式逻辑系统这么了不起的贡献。就是说,形式逻辑系统的诞生本身是偶然的,而了不起的伽利略这个人物的诞生和他所带来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诞生,是不是也是偶然的呢?答案是:是。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有着连续三千五百年文明发展的东方——主要是指中国——诞生呢,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其实在李约瑟提出这个所谓的难题之前,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诸多科学家都已经把这个问题给回答了。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也就是说,科学的诞生和严谨的形式逻辑系统的诞生都是偶然事件。不诞生是常态,哪个地方不诞生都不必去追究其原因,而哪个地方诞生了反而应该追究原因。
在此简单地梳理一下伽利略所做的工作。伽利略是在布鲁诺、哥白尼等人对地心说提出挑战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的。科学思维的发展,关节点就出现在伽利略这边,因为科学思维最早就诞生于伽利略的大脑。
伽利略还在十七岁的时候,就通过观察教堂里灯的摆动,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进一步发明了大家熟悉的摆钟,解决了精准计量时间的问题。
二十多岁的时候,伽利略开始研究力学。他在前人包括阿基米德和哥白尼等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的手段,把之前大家都处于蒙昧状态中的对力的作用的一些属性给予了更精准的表述,这就是牛顿三大定律的雏形。
我需要多补充解说一句。我们所说的牛顿三大定律,包括惯性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加速度定律,这些定律是谁发现的?不是牛顿发现的。因为牛顿把数学公式更好地运用到其中去而以他命名,实际上这些定律在伽利略手里都已经描绘得非常完备了。
时间节点出现在1609年,伽利略用它自己不久前刚刚发明的最原始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旁边有四颗小星体围着它转。这就是我们后来所熟悉的伽利略卫星,有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木卫一是目前除地球之外,唯一最可能还有原始生命的一颗星球。
木星的四颗卫星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它标明地心说的彻底崩塌。因为非常明显,并不是天上所有的星星都绕着地球转的,木星旁边有绕着它的卫星。当然,你可以说它是以一种更复杂的途径绕着地球转,但那样解说的话明显是很牵强的。更重要的一个是时间节点出现在1632年。
当时已经处于晚年的六十六岁的伽利略,把自己的一生的发现写成了一本不朽的著作,叫《两个世界的对话》,直接就是哥白尼和托勒密两个系统的对话。
通常来说,科学界都把1632年伽利略发表《两个世界的对话》这本书作为科学诞生的标志;我认为,我们把1609年伽利略通过自己的望远镜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这一刻作为科学诞生的标志,也是勉强说得过去的。
不论以哪一个作为标志,我们都应该清楚,科学并非自古就有,科学诞生于伽利略的工作中。我们姑且还是把他发表《两个世界的对话》的1632年作为科学诞生的时刻。
伽利略在发表这本书的前后,眼睛出现了问题。通常大家认为,他年轻的时候用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然后发现太阳黑子、耀斑等等,直接观测太阳导致他的眼睛受损。他活到1642年,从1632年到1642年这最后十年,他是在双目失明中度过的。
双目失明了的伽利略发出了一句哀叹,他说:“这天空、这大地、这由于我的惊人发现和出色论证而变得比以往智者眼中所见更广大千百倍的宇宙,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只剩下模糊的一团。”这句话我认为可以概括伽利略一生,乃至于从古希腊一直到伽利略,漫长的两千多年来人类最终的发现,给予伽利略一生的概括。
伽利略促使了科学的诞生,科学的诞生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他所说的那一段话——“这天空、这大地、这由于我的惊人发现和出色论证而变得比以往智者眼中所见更广大千百倍的宇宙”,就是科学的力量所在。我们可以简单地回顾一下。在古埃及到古希腊那漫长的那么多年里面,人们发现了地球是圆的,我们的眼界也就是地球的直径,大约是一万三千公里。到了伽利略1609年的时候,我们精确观察的眼界扩大到了木星的范围,长达几个天文单位。
伽利略最大的贡献是为科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只可惜。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安全得不到国家的保护。不知这是为什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