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儿童的诗(幼儿读的古诗)
0 2022-03-25
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很容易,但成为一名好的幼儿教师很难。一名好的幼儿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还必须具备一颗懂孩子的心。
做一名懂孩子内心的老师,首先要让自己放下身段,威严与慈爱并行,从内心尊重孩子,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其次就是学会耐心倾听孩子,听一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聊一聊孩子真正的需求。
故事一:放下身段,自主决定
刚接班的时候,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孩子会出现各种状况,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这个你不许做”、“孩子,你不可以这样”,说的“不”字很多,但孩子们听进去的却很少,他们只知道老师说了不许这样也不许那样,但状况还会接连不断。刚说了不许跑,接着就有跑着摔倒的。这时候,我才发现,保持教师的威严,简单的对孩子说不,他们并不能理解到其中的原因。毕竟他们是3到6岁的孩子,理解水平有限,而且好奇心浓厚,我们越说“不”,反而越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收到的效果却翻倍。我将“不”换成了“你觉得呢?”把要求变成了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就像孩子们平时在走廊里跑会摔倒这个问题,我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在走廊里,我们应该怎样做?你觉得跑会带来什么后果?”孩子们纷纷举手说起了自己的想法:“轻轻走、跑会撞到其他小朋友、会摔倒”。“那很着急怎么办?”“可以快步走”。“我想看一看小朋友能不能说到做到”“能!”孩子们喊得声音很响亮,我也很期待他们的表现。偷偷的观察了几天,发现他们做的还不错。有小朋友会忍不住跑几步,但接着就会有小朋友说“我们说好不跑的,很危险”,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决定去选择,我们老师起到的是保护好他们,去引导、提醒他们。而不是替他们决定,去命令他们。年龄小的孩子,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想一些解决的办法,去提醒保护他们,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我们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故事二:走近幼儿,耐心倾听
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都有一个称呼,那就是“老师”。升入大班以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进了一步,这不,我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刘阿姨”“刘姐姐”“欢欢老师”有些平时喜欢和我闹的孩子直接称呼我的大名“刘欢”。每当这个时候,我都笑着答应“哎”。其他老师问我,怎么就这么由着孩子叫你的名字,多不尊重老师呀。但我不这么认为,孩子很单纯,想法也很简单,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评判一个孩子的作为。孩子们好奇一个人的名字,或者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给喜欢的人起一个别样的昵称,这都表明了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而且《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当孩子叫我的名字,虽然在别的老师看来有点不尊重老师,但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制止,既然孩子喜欢,为什么不先听一听他们的想法,然后来积极引导他们呢?
为什么孩子很喜欢叫我名字呢?我也很好奇孩子还会叫我什么?带着这份好奇心,我与孩子们坐在一起来了一场关于名字的谈话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告诉我说,“每天早晨都有点名字这一环节,我们也知道你的名字,也想叫叫你。”“很好玩。”“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好朋友都是叫名字的。”原来这就是孩子们的想法。哪里有我们成年人认为的不尊重老师?
“那你们还想叫我什么?”“哈哈,叫你娘娘吧”、“美女老师”“婆婆”、“奶奶、“刘妈妈、妈妈”。这么多名字,越听越好笑。“为什么叫我奶奶、婆婆,我不老吧?”“因为奶奶、婆婆是对我最好的,你对我们最好”。孩子们的童言童语让我感动,没想到一场关于名字的谈话活动,收获了孩子们对我的爱和感动。
聊起名字,我也告诉他们,除了小小的点名字游戏时间,小孩子叫长辈的大名是不礼貌的行为,我们要做一个尊重长辈的好孩子。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也牢牢记在了心里,除了我们在一起玩儿的时间,他们很注意不再去称呼我的名字,而是用其他好听的昵称代替了。
换了一个称呼,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又拉近了。课堂外的时间,孩子们和我的互动也频繁起来,一句问候、一个玩笑,和孩子们就像是朋友一样,有时候与孩子们的一个眼神就能交流。这种放下老师的身份,与孩子们以朋友的身份相处,感觉真的很贴心。当我们和孩子心的距离更近以后,就会发现,我们收获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孩子的爱和快乐,还有孩子发自内心对你的敬佩和尊重。
走近幼儿,尊重幼儿,才能走进幼儿,才能听到更多孩子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倾听不是为了倾听而听,而是为了孩子的成长需求去听,倾听是一个过程,不是听完了就结束了,还要对孩子有回应,对孩子的行为有评价与引导。就像孩子们热衷的名字问题,及时组织一场关于名字的谈话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不光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收获了孩子的尊重和爱。
最好的教育就是懂孩子的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孩子,从自身做起,走近孩子,读懂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更茁壮,更自信。
根据身体语言,孩子的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神态等,感觉不对就直接询问,那些犹豫不决的孩子要多费一些心思,愿意说的孩子,直接就会告知教师,总之,细心一些,仔细观察,感觉有些不对劲就多询问一下,没有大错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